兒童健康|小孩易患「保母肘」? 中醫教分辨3大徵兆 家長兩大牽手習慣助預防

發佈時間: 2023/12/03

兒童健康|小孩易患「保母肘」? 中醫教分辨3大徵兆 家長兩大牽手習慣助預防

在天氣晴朗的一天,你牽著孩子的手一起在公園散步。突然他一不小心,將要跌倒之際,你牽著他的手及時拉起,避免了意外。回家後,孩子還是哭個不停,儘管外觀上只見稍微腫脹,但孩子被牽過的手不願活動,也不願讓人碰觸檢查。這情況很可能就是「扯肘症」(Pulled Elbow syndrome)。

同場加映:

醫生好味︳焦慮與抑鬱容易同時出現 醫生拆解6大警號+焦慮症迷思

{{hket:ul-video id="9644"}}{{/hket:ul-video}}

扯肘症又稱為保母肘 (nursemaid’s elbow),是一種常見的兒童肘關節損傷。主要的起因是由於外力拉扯,令橈骨頭滑出肘關節而造成橈骨頭半脫位。此症多見於5歲以下的小孩,這個時期孩子的韌帶比較薄弱、鬆弛,而且橈骨頭發育尚不完全。當牽拉力量過大,並伴隨旋轉時,橈骨頭受到拉扯即可能滑出韌帶而成為半脫位狀態,並夾住環狀韌帶。

扯肘症的表現包括:

  • 疼痛:孩子可能會感到肘部劇烈疼痛,特別是在活動或碰觸肘部時。他們可能會表現出不適、抱怨疼痛或拒絕使用受傷的手臂。
  • 不自然的手臂姿勢:受影響的手臂可能會呈現彎曲或不自然的姿勢,孩子可能會用另一只手臂來支撐受傷的手臂。並且傾向保持手肘彎曲,不願意伸直手臂。
  • 活動受限:孩子可能會發現難以屈伸或旋轉受傷的手臂,肘關節的活動受限。他們可能無法完成日常活動,如抓握物品或進行手臂運動。

即時處理方法如下:

  • 安撫孩子:當孩子感到疼痛或不適時,給予他們安撫和支持,讓他們感到安心。可以使用輕柔的語言和擁抱來減輕他們的焦慮和痛苦。
  • 不要試圖自行治療:扯肘症需要專業人士進行處理,將橈骨頭放回正確的位置。家長或監護人不應試圖自行治療,因為這可能導致進一步的損傷。
  • 前往診所 / 醫院:將孩子送往醫院或診所,尋求醫療專業人員的幫助。醫生將替孩子檢查,在適當情況下進行橈骨頭復位術。
  • 避免拉扯或用力:在肘關節復位後,避免拉扯或用力活動手臂,以預防再次發生脫位。治療期間,家長應該盡量避免孩子參與激烈的遊戲或活動,以確保肘關節得到充分休息和康復。
  • 康復和預防:在肘關節復位後,可根據孩子的康復進度,安排進行一些肌肉強化和伸展運動,以恢復肘關節的力量和彈性。

扯肘症是不當施力使孩子造成橈骨頭半脫位,在日常生活中,家長和監護人有以下貼士可預防此症在孩子身上發生:

  • 避免突然拉扯孩子手臂;
  • 與孩子互動時,應該托住腋下,或是一些大關節,如肩膀;
  • 牽孩子的手走路時,應盡量與孩童平行,行走速度一致,而且盡可能地將自己的手降低,讓身體貼近孩子。

如果孩子有任何不適症狀,請儘速就醫,由專業人士進行鑑別診斷和治療。

{{hket:inline-image name="222.jpeg"}}{{/hket:inline-image}}

撰文:註冊中醫師周庭譽

香港防癆會--香港大學中醫診所暨教研中心 (南區)

立刻加入《晴報》WhatsApp頻道,獲取最新娛樂、健康及著數資訊,仲有送禮活動!
https://bit.ly/3RnCHkV

 

U Lifestyle App睇盡《晴報》新聞資訊及自家節目 ↓
↓↓同步更新、更快更順↓↓
免費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