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年輕化 AI訓練添趣味 方便在家復健 1成患者無運動 多因缺恒心無人指導

發佈時間: 2023/09/05

中風年輕化 AI訓練添趣味 方便在家復健 1成患者無運動 多因缺恒心無人指導

年輕中風個案近年趨升,有病人組織發現,逾8成中風患者認同運動有助復康,惟近1成人無運動習慣,主因是缺乏恒心、沒人指導及體力不足。有物理治療師指,復康運動的目的是改善及維持身體功能,建議患者應養成定期運動習慣。有專科醫生指,數碼復康是新趨勢,例如使用AI程式,增加訓練趣味性之餘,亦方便患者在家練習,以提升其運動意慾。

腦神經科專科醫生黃家星指,中風是嚴重的內科急症,患者在3個月內的死亡率約30%,主要後遺症包括活動能力受影響、疲勞、注意或集中力受影響,以及容易跌倒。他指,有三分之一患者在中風後5年內,仍受到不同殘疾的影響,而患者的恢復程度,與運動習慣有密切關係。

東華三院醫療及健康科學學院高級臨床講師黃潔怡指,中風後半年內是復康的黃金期,復康運動能改善患者認知、手腳功能、減少疲憊感及提升平衡力等。她指,復康運動的目的是改善及維持身體功能,故沒有特定完結日期,建議患者養成定期運動的習慣,例如每周運動5次、每次持續40分鐘,有助降低中風復發風險。

由中風患者及家屬組成的團體「新健社」早前訪問120名中風患者,當中67%人認為其體力、靈活程度及身體反應的情況不理想。雖有84%受訪者認為運動有助中風復康,但有8%人沒運動習慣,主因是缺乏恒心、沒人指導及體力不足等。調查又發現,有7成患者中風後曾獲復康運動安排,但74%人對每次復康時間感不滿;67.5%人認為復康安排與住家距離不理想。另有79%人想在家中進行復康運動,92%願意嘗試具有人工智能的復康運動,並有89%指在家中利用科技支援及指導復康運動,會提升運動意慾。

黃家星指本地醫療服務緊張,數碼復康成為疫後新趨勢。例如有本地公司上月推出中風AI復康流動應用程式,設300款由物理治療師編訂的中風復康訓練,包括伸展運動、重心轉移,以至毛巾操、太極練習等。每款運動均有影片教學,並透過AI實時追蹤患者動作並進行評分,既增加復康訓練趣味性,亦方便患者在家訓練,提升運動意慾。

現年43歲的吳凱琪,15年前曾因中風入院,康復後一度失去意識,後來經漫長復康運動始恢復活動能力。早前曾試用AI程式,她自言身體協調較差,平日透過跑步及打籃球進行訓練,有關程式可進行針對性練習,甚至訓練深層肌肉,有助完成扭毛巾等細緻動作。

AI針對性練習 助完成細緻動作

現年67歲的蘇少球9年前曾患缺血性中風,出院後除在日間醫院進行復康訓練,亦有參加伸展運動班。他試用AI程式個多月後認為用法簡單,方便在家或公園運動。

黃家星認為,AI有助提升患者進行復康運動的依從性,且透過多方監測,促進醫患家人之間的溝通。他提醒,該程式主要針對輕度及中度中風患者,使用前應接受醫生或物理治療師評估,因應個人情況選擇合適的復康運動。

為評估「在家數碼復康治療」對改善中風患者身體機能和生活質素成效,新健社現招募30名曾有輕度及中度中風者,參與為期3個月的研究,免費使用中風AI復康程式。

記者︰陳施敏

美術:招潤洪

欄名: Healthy 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