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顫可致中風 新技術精準治療防復發

發佈時間: 2023/03/15

房顫可致中風 新技術精準治療防復發

心房顫動是常見的心律不正疾病,據估計香港約7萬多人患上,80歲以上每10人便有1名患者。有心臟科專科醫生指,心房顫動患者的中風和心臟衰竭風險分別比常人高5倍及3倍,死亡風險更高約4倍,而每增10歲、患心房顫動的風險便會倍增。有私院引入新的「脈衝場消融術」,可精準破壞異常心肌細胞,避免心房顫動復發,又可防止其他部位受損,並可縮短手術時間至約1.5小時。

香港亞洲心臟中心主任暨心臟科專科醫生林逸賢解釋,竇房結是天然起搏器,位於連着肺靜脈的右心房上壁,當肺靜脈細胞變得異常並發出紊亂電流,心房便會不受竇房結控制,快速和不規則收縮,心室或不能有效將血液泵至全身,甚至引致心瓣倒流,部分血液或會積聚在心房形成血栓。

可能無病徵

他續指,心房顫動分為早期及後期,早期即陣發性,顫動情況持續不超過7天,一般在24小時內便回復正常,後期則是持續性和永久性,情況持續逾7天或逾1年,患者一般會出現不規則和極快的心律等,亦有可能無病徵。

林說,每增加10歲、患心房顫動的風險便倍增,男性患病的風險亦較女性高50%,其他主要風險因素則包括糖尿病、肥胖等,而心房顫動患者心臟病發和患認知障礙症風險,分別比常人增約7成和4成,中風和心臟衰竭風險則分別高5倍及3倍,死亡風險更高約4倍,故及早治療很重要。惟現時藥物治療的成效僅約3成至6成半,且復發率約77%,傳統射頻消融術及冷凍球囊消融術,均有機會在手術中傷及其他組織如食道和神經綫,並引致心房食道瘻管、肺靜脈狹窄等。

嘉諾撒醫院近期引入脈衝場消融術,為全港首間引入相關技術的私院,儀器在上月抵港後已治療11名患者,所有人未有出現併發症或其他特殊情況。

免傷及其他部位

心臟科專科醫生馮永康指,脈衝場消融術會透過大髀把道管連接至肺靜脈,道管上的電極會找出目標組織,透過換籃狀和花形結構,在每條肺靜脈釋放持續數微秒的高振幅電脈衝8次,每次2秒,精準破壞異常心肌細胞,形成「防火牆」避免心房顫動復發,成功率達8成,且整個手術只需約1.5小時,較傳統消融術縮短一半。他續指,不同細胞對電脈衝的阻力不一,而心肌細胞的阻力最低,故脈衝場消融術能透過控制脈衝強度,精準破壞異常心肌細胞,避免傷及食道、膈神經等,出現肺靜脈狹窄的情況更較進行傳統射頻術大減32.5個百分點達0%,料未來可把相關技術應用於治療其他心律疾病。

74歲陳女士年初因左手麻痹發現患心房顫動,接受脈衝場消融術後現已康復,沒有併發症。她指,疫情前常扒龍舟,從未感到不適,形容幸好發現得早,否則「中風都唔知咩事」。

記者︰梁薾心

美術︰招潤洪

欄名: Healthy 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