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梓靈
鄭梓靈

不是深愛 只是不甘心

發佈時間: 2022/02/15

不是深愛 只是不甘心

我們準聽過一句話——關於感情問題一律建議分手。但通常當時人都不會考慮,他們會想︰「我付出了這麼多,請給我更有建設性的意見。」

甚麼情況都分手,當然太極端,是一種戲謔的方式。但反過來說,甚麼情況都不分手,又是否值得鼓勵呢?

死不放手,聽起來很深情,但更多是偏執。

尤其是男女感情中有所謂「負回饋螺旋」這東西——意思是愈是得不到滿意的結果,愈是投入進去,但投入得愈多,就愈不願意抽身,甚至產生了「擁有過所以不想失去」的假象。

「我付出了這麼多」是一個危險的訊號,因為我們着眼的不再是現實中對方的回應合不合理,而是必須為自己的付出找到某種形式的回報。原意當然是想得到對方的真情作為回報,但得不到的時候就退而求其次都接受了。短暫的相聚、施捨似的溫柔,甚至是白爛的謊言,這些支撑着你愛下去的東西,每一樣都只是證明他根本不曾屬於你,所以也遑論失去。

也有許多不平等的感情關係,透過卑微得接近忍辱負重的方式,最終得到了,卻發現對方不外如是,曾經很嚮往的名份,或許會讓人滿足一陣子,但隨後滿足感很快下降,掩蓋不了這段情充滿瑕疵的事實。

常聽見:「我為你做了那麼多,你這樣對我?」愛早已變質成另一種東西,不甘心、屈辱、討價還價,希望得到更公正的待遇,如果只因為這樣而盲目地留在一段感情中,不覺得比從來得不到更悲哀嗎?

所以分手說穿了就是一種止蝕的方式。不止蝕,只會愈蝕愈多,除非能做到不望回報,才不會在負回饋螺旋中愈陷愈深。

撰文: 鄭梓靈 暢銷書作家。即使身處逆光,愛一直在身旁。Fb︰ sirena.cheng.fanpage
欄名: 逆光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