姊妹們,上日提到,今年以來,內銀股的表現令人眼前一亮。但其實,過去十多年,整體內銀股的表現都令人失望。整體來說,內銀股的估值低,但息率高,表現上應該是我們買來收息的首選,但結果是,收到的股息都抵銷不到股價跌幅,如果妳是早年買入的話。
這些年來,困擾內銀股的問題主要是息差不斷收窄、資產質素變壞,以至不良貸款比率上升,及來自金融科技行業的挑戰等等。今年以來,內銀股再度「返來」,可能因為內房的債務危機初露曙光而已。
買內銀收息選工行建行
幾年前,我在本欄已經指出過,內銀股可以買,但應該只集中4大國有商業銀行,主要原因是她們真的很賺錢,即使很多經營指標都不算出色,業績已經停滯不前,但每年仍然賺幾千億元,例如工商銀行(1398,下稱工行)2020年全年賺3,150億元人民幣,建設銀行(0939,下稱建行)也賺2,710億元人民幣。
以這些日賺幾億的超大型銀行來說,派息能力自然不容置疑,雖然她們的派息不算慷慨,也是一年才派一次息兼要扣10%股息稅,但以現價來說,大部分的息率水平都有7厘以上(未扣股息稅),買來收息也可以吧!
但汲取過去幾年的經驗,我會再收窄建議,4大國有商業銀行之中,只有工行和建行較值得買來收息,其餘的中國銀行(03988)和農業銀行(01288),經營指標更遜工行和建行,那就不要多心了。
不過,上日的文章中提到,過去一年,有兩隻內銀股表現十分出色,那就是郵儲銀行(1658,下稱郵儲行)和招商銀行(3968,下稱招行)。
招行屬於股份制銀行,在港上市已有很長時間(2006年來港上市),過去一向積極進取,所以,她的經營指標也是較出色的一家,股價表現也是內銀之冠。
不過,過去一年,股價表現最出色的卻是郵儲行。但對於大部分姊妹來說,郵儲行的知名度比較低,相信未必太了解。
郵儲行息差高壞帳率低
其實,郵儲行的前身是1919年成立的郵政儲金局。經過多年演變,到了2007年,中國郵儲銀行才正式在北京成立,所以,郵儲行是內地「資歷」最淺的大型商業銀行。
現時郵儲行主要靠各地方的郵局代收存款,而她們會向郵政集團支付行政費用,這筆費用差不多佔郵儲行經營開支的4至5成,也是最大一筆開支。
因此,郵儲行是內地最多營業網點的銀行,合共超過4萬個,比工行還要多,所以,她的特色就是個人客戶特別多,超過5億個。
從投資角度,她的賣點是息差高,壞帳率低,不良貸款比率只有0.83%(2021年中期業績數據),比4大內銀還要低。建行是4大內銀中,不良貸款比率最低的一家,但不良貸款比率是1.53%(見附表)。
郵儲行於2016年來香港上市,招股價為4.76元,但初期的表現不算好,一段長時間在招股價以下,隨着業績改善,股價在去年才回升上招股價水平(昨日收報6.39元)。
但微妙的是,股價表現最好的兩隻內銀股,股息卻是最低的(股價升了,息率會被拉低),郵儲行現在只有4.5厘左右,而招行更只有2.5厘左右。
那麼,到底我們應該如何看待這兩隻內銀呢?其他內銀又是否不宜沾手呢?下次再續。
tong_lydia223@yahoo.com.au
(本欄逢周一、三、五刊登)
撰文:
唐德玲
作者從事理財策劃工作逾十年,並擁有認可財務策劃師資格。
欄名: 女人筆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