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安全】過量吸收蘆薈素可致肝腎中毒 新例限2種蘆薈可食用6類人避食
蘆薈被不少人視為有美容功效,但蘆薈其實亦可作食用,甚至成為各式食物藥品的添加元素,惟台灣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食藥署)就預告將訂定食品中蘆薈使用規管,限制僅2種蘆薈可用作食品原料,並以防止引起肝腎毒性為由建議6類人避免食用。
含肝腎毒性 台限2種蘆薈可供食用
綜合當地傳媒報道,台灣食藥署日前預告訂定「食品原料蘆薈之使用限制及標示規定」,預計於2022年起生效。食藥署食品組科長廖家鼎表示,蘆薈葉含有的活性成分為蘆薈素,屬羥基蒽類衍生物一種,而國際間已有研究指長期食用含羥基蒽類衍生物食品或補充劑可引起肝腎毒性。
廖家鼎續指,食藥署將參考歐盟標準,規限160多種蘆薈中僅費拉蘆薈(A.vera)及好望角蘆薈(A.ferox)2個品種可當作食品原料使用,且需要確保完全去皮後才可加工。
歐洲食品安全局(European Food Safety Authority)前年有研究報告指,植物中含有之羥基蒽類衍生物可改善腸道功能,惟過量吸收或對人體造成DNA損傷,極端情況下更可致癌,但就表示無法釐定每日羥基蒽類衍生物攝取上限。
6種人不宜食蘆薈
報道又指出,為避免去皮不淨或蘆薈素含量過高,食藥署亦將參考國際蘆薈科學學會要求,限制產品之蘆薈素含量不可超過10ppm(即總量的百萬分之一),同時需於包裝上提警告字眼,提醒以下6類人士不宜食用:
- 經期婦女
- 孕婦
- 授乳者
- 孩童
- 消化道疾病患者
- 肝腎疾病患者
責任編輯:鄭禮賢
-
遊日注意︱女子獨遊日本住連鎖酒店聞異味查看床底驚「四目相對」 爬出陌生男網揭真實身份 |
|
-
新冠疫情︱本港新冠陽性率創近半年新高4星期内錄10死 衞生署:未來數周續攀升 |
|
-
飲食陷阱|26歲女打邊爐後喉嚨痛 求診僅10分鐘不治 醫生揭致命原因 |
|
-
常跑步也患退化性膝關節炎 1類人風險更高7倍 新型注射療法助減痛 |
|
-
高齡懷孕丨67歲老婦自然受孕與69歲夫力排眾議奇蹟誕女 遭逢巨劫 5年後近況曝光 |
|
-
致癌危機|人不會無緣無故患癌!醫生揭4大致癌原因 「1個習慣」罹癌風險增30倍 |
|
-
保單逆按自製長糧 | 充裕退休儲備 + 保障家人GET!(附個案說明) |
|
-
-
-
胸悶、頭脹、手腳麻痺?黃祥興不靠藥物 1個月拆走血管炸彈 重拾醒神健康 |
|
-
私密處痕癢、灼痛、異味來襲 Grace教路:每日1粒解決「私密」問題 |
|
-
-
唔止面黃 生痘痘 長期攰都可能肝損傷 黃祥興逆轉肝機能 慶幸及早護肝 |
|
-
【食用安全】過量吸收蘆薈素可致肝腎中毒 新例限2種蘆薈可食用6類人避食 - 晴報 - 健康 - 生活健康 - D201007
【食用安全】過量吸收蘆薈素可致肝腎中毒 新例限2種蘆薈可食用6類人避食 - 晴報 - 健康 - 生活健康
蘆薈被不少人視為有美容功效,但蘆薈其實亦可作食用,甚至成為各式食物藥品的添加元素,惟台灣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食藥署)就預告將訂定食品中蘆薈使用規管,限制僅2種蘆薈可用作食品原料,並以防止引起肝腎
https%3A%2F%2Fskypost.hk%2Fcolumn%2Farticle%2F2770886%2F%E3%80%90%E9%A3%9F%E7%94%A8%E5%AE%89%E5%85%A8%E3%80%91%E9%81%8E%E9%87%8F%E5%90%B8%E6%94%B6%E8%98%86%E8%96%88%E7%B4%A0%E5%8F%AF%E8%87%B4%E8%82%9D%E8%85%8E%E4%B8%AD%E6%AF%92%20%E6%96%B0%E4%BE%8B%E9%99%902%E7%A8%AE%E8%98%86%E8%96%88%E5%8F%AF%E9%A3%9F%E7%94%A86%E9%A1%9E%E4%BA%BA%E9%81%BF%E9%A3%9F
https://skypost.hk/column/article/2770886/【食用安全】過量吸收蘆薈素可致肝腎中毒 新例限2種蘆薈可食用6類人避食
https://resource01-proxy.ulifestyle.com.hk/res/v3/image/content/2770000/2770886/WhatsA_1024.jpeg
https://resource01-proxy.ulifestyle.com.hk/res/v3/image/content/2770000/2770886/
健康
生活健康
503
2770886
514
514003016
健康
com.hket.sp.model.v2.FormalTag@6dcc8ac0 com.hket.sp.model.v2.FormalTag@1babe44b com.hket.sp.model.v2.FormalTag@4f40d42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