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與生俱來就會自然性眨眼,次數則人人有所不同。有眼科醫生表示,眨眼次數少會引起乾眼不適,如過度眨眼則或是眼睛發炎,甚至心理因素等問題,成年人如每分鐘眨眼頻率超過20次,應及早求醫找出原因。
眼科專科醫生陳卓琪表示,眨眼是令淚腺分泌淚液,用以沖洗眼睛表面的塵埃異物,並將淚液平均分散在眼角膜和結膜上,為眼角膜提供氧氣。另外,眨眼也會令眼瞼板分泌油脂,減慢淚液蒸發以保持眼睛表面濕潤,「相對起自然性眨眼,仲有一種眨眼係隨意性,即係跟隨我們的意志控制。」
長看電子熒幕後眼乾 易不斷眨眼
眨眼有其實際功用,陳醫生稱,人類正常平均每分鐘眨眼由幾次至10幾次,睡覺時也會繼續眨眼,而每人每日平均眨眼次數達1萬至2萬次。不過,嬰兒及小孩的眨眼次數比成年人為少,大約每分鐘6至8次;而隨年齡增長,長者的眨眼次數又會比成年人為少,而且速度會較慢。
疫情下很多打工仔改為在家工作,學生亦要網上學習;陳醫生說,如長時間集中精神使用電子產品,盯緊熒幕期間會不自覺令眨眼次數減少,容易導致眼乾及雙眼疲倦,一旦離開熒幕就會感眼乾並不斷眨眼。
至於眨眼次數過多,她稱主要因眼睛受到刺激,身體便增加眨眼次數以作反應,例如眼睛發炎、眼敏感、異物入眼、眼睫毛倒生和瞼內翻倒睫等,「另外,部分小朋友及長者,未必能表達各種導致視力模糊的情況,例如青光眼、白內障及屈光不正等,他們遂以眨眼、揉眼或瞇眼等方式試圖看清東西,因而形成眨眼過度。」
主因眼睛受刺激 部分神經出問題
除了外來刺激或眼科毛病之外,陳醫生稱,過度眨眼也有機會是控制運動的神經出現問題,該種眨眼除了較頻繁、而且沒辦法控制,例如委瑞氏症。另外,心理因素也會造成眨眼過度,例如強迫症或心理壓力過大等。如果自覺經常眨眼,每分鐘眨眼頻率超過20次,應該及早找醫生檢查診斷,以及時對症下藥。
陳醫生指出,若眨眼頻繁的原因是乾眼症,病情輕者可使用滋潤眼藥水、人造淚水及藥膏,避免病情惡化引致眼睛紅腫,甚至乎造成眼角膜病變影響視力。若病人患上敏感性結膜炎而出現經常眨眼,醫生則通常會為患者配方抗敏感眼藥水,甚至類固醇眼藥水作紓緩。另外,眼瞼內翻以及倒插睫毛也是常眨眼原因之一,患者需拔掉倒毛或接受眼皮手術治療;而若因神經及心理因素引致的眨眼問題,則需配合神經科或精神醫生診症治療。
記者︰蔡淑儀
編輯:林子豐
美術:陳超雄
-
暖身熱飲|日本實測8款熱飲大比拼 第1名持續保暖130分鐘 |
|
-
黑心羽絨|二手羽毛球變一手羽絨褸? 奸商大量回收舊羽毛球 專家:不保暖反致敏中毒 |
|
-
折壽食物|研究揭6大「超加工食品」可減壽 呢款每食一次即短命36分鐘 |
|
-
肝硬化|啤酒肚屬脂肪肝徵兆?醫列10大症狀恐已肝硬化 4原則護肝逆轉病情 |
|
-
失眠福音|聲稱由軍人研發 健身網紅教「2分鐘入眠法」憑2關鍵極速入睡 |
|
-
Healthy Life︱打邊爐湯底+配料熱量大比拼 營養師教3招健康食法keep住瘦 |
|
-
保單逆按自製長糧 | 充裕退休儲備 + 保障家人GET!(附個案說明) |
|
-
-
-
胸悶、頭脹、手腳麻痺?黃祥興不靠藥物 1個月拆走血管炸彈 重拾醒神健康 |
|
-
私密處痕癢、灼痛、異味來襲 Grace教路:每日1粒解決「私密」問題 |
|
-
-
唔止面黃 生痘痘 長期攰都可能肝損傷 黃祥興逆轉肝機能 慶幸及早護肝 |
|
-
頻頻眨眼或因心理壓力大 - 晴報 - 港聞 - Healthy Life - D200915
頻頻眨眼或因心理壓力大 - 晴報 - 港聞 - Healthy Life
人類與生俱來就會自然性眨眼,次數則人人有所不同。有眼科醫生表示,眨眼次數少會引起乾眼不適,如過度眨眼則或是眼睛發炎,甚至心理因素等問題,成年人如每分鐘眨眼頻率超過20次,應及早求醫找出原因。 眼科專科
https%3A%2F%2Fskypost.hk%2Fcolumn%2Farticle%2F2752767%2F%E9%A0%BB%E9%A0%BB%E7%9C%A8%E7%9C%BC%E6%88%96%E5%9B%A0%E5%BF%83%E7%90%86%E5%A3%93%E5%8A%9B%E5%A4%A7
https://skypost.hk/column/article/2752767/頻頻眨眼或因心理壓力大
https://resource01-proxy.ulifestyle.com.hk/res/v3/image/content/2750000/2752767/012_01_a_20200915_L.jpg
https://resource01-proxy.ulifestyle.com.hk/res/v3/image/content/2750000/2752767/
港聞
503001013
007
2752767
503
503001
港聞
com.hket.sp.model.v2.FormalTag@2f6bd4ab com.hket.sp.model.v2.FormalTag@7dee120b com.hket.sp.model.v2.FormalTag@5c9b51cd com.hket.sp.model.v2.FormalTag@1eecec7b com.hket.sp.model.v2.FormalTag@6fd3bd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