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炎熱,不少人都會買樽裝飲品解渴。但飲品開封後,當口水沾到瓶口,細菌就會開始滋生。近日,有台灣節目實測飲品開封後的細菌含量,發現在高溫環境,細菌滋生速度和數量就愈快,加快變質,當中以乳酸飲品的細菌量增幅最為明顯。
台灣TVBS電視台日前委託林口長庚臨床毒物實驗室進行實測。測試人員先將4種樽裝飲品,包括水、果汁、無糖茶及乳酸飲料逐一開封並飲用,然後再用無菌棉棒去拭擦瓶口,並將沾有口水的樣本放進培養皿中培養36小時。之後,這些樣本被分別放置在室溫25°C及戶外33°C下1.5至5小時,檢測大腸桿菌數量。
結果顯示,高溫環境細菌滋生速度較快、較多。(TVBS電視台截圖)
結果顯示,放在33°C環境下的樣本,細菌產生的數量會較多。當中4種飲品中又以乳酸飲品的細菌量增幅最為明顯,有一整塊菌落的產生。林口長庚臨床毒物實驗室博士林中英表示:
「我們知道要供應微生物,甚至這些細菌,或者黴菌生長的話,糖類還有蛋白質,或者說是維他命跟礦物質,是必要的一個成分。」
乳酸飲料樣本有一整塊菌落(白色部分)形成。(TVBS電視台截圖)
至於無糖飲品,也有這些所謂維他命跟礦物質的部分,在高溫環境下存放一樣容易滋生細菌,導致變質。結果顯示,無糖茶樣本在33°C的環境下擺放一段時間,顔色卻跟本來的有明顯分別。
2個正確保存飲品方法
林口長庚臨床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表示,外國有研究指,人體的嘴巴有高達約700種細菌,包括革蘭氏陽性菌、厭氧菌;若樽裝飲品開封後放在室溫4至5小時,細菌有可能會快速繁殖。另有德國研究指將豆漿放在保溫瓶存放半小時,細菌便足足上升40倍。專家建議以下保存飲品方法,減少細菌滋生:
1. 飲品最好一次過喝完;
2. 若怕喝不完,應直接倒進杯子裏喝,再把剩下的飲品冷藏起來;
3. 保溫瓶避免裝牛奶、豆漿、牛奶咖啡(Latte),以免飲品隨溫度下解而變質。
6款飲品開封測試比拼
早前日本有節目亦曾進行隔夜飲料的細菌含量測試,包括水、綠茶、麥茶、可樂、橙汁及咖啡牛奶一共6款飲品,結果發現,咖啡牛奶因含有糖分及蛋白質而令細菌增長速度激增,細菌含量在6款飲品中含菌量最高。
飲品滋生細菌的3大因素
浸大生物系教授黃港住早前接受《晴報》訪問時表示,糖分有利細菌滋生,尢其是飲料中含有蛋白質及糖分,而飲品開封後有3大因素會導致滋生細菌︰
1. 環境︰如飲用時衛生環境惡劣,細菌有機會進入飲品內
2. 溫度︰溫度高會助長細菌滋生
3. 飲用方法︰口腔及空氣中亦有細菌,如口腔接觸到飲品後又再放置隔天飲用,就會增加細菌滋生。至於倒出來喝再放回雪櫃保存,接觸空氣時間較少,細菌滋生機會相對較低。
據衞生署資料顯示,飲用受細菌污染的飲品可引致的急性腸道疾病,患者可能出現腹瀉、肚痛、嘔吐、暈眩及發熱等食物中毒徵狀。不過,黃港住表示一般情況下喝隔夜飲品出現食物中毒的情況較罕見,但建議市民如未完全喝掉飲品不應留待翌日享用,或者可考慮盡快存放在雪櫃保存。
撰文:陳樂彤
精選健康知識,盡在 Healthy Life 健康男女https://fb.com/HealthyLifeEx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