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行是有益身心的運動,但當足部生繭,就或會令人感不適。有醫生表示,足部生繭的原因甚多,步行只是其中之一;有中醫則稱,足部生繭亦跟氣血有關,除了年老多病需臥床的長者,做事急速工作繁忙的青壯年,原來足底也會較易作「繭」自綁。
皮膚及性病科專科醫生林旭強表示,腳部生繭的主要原因是腳部皮膚和鞋的摩擦而引起,屬很普遍的皮膚問題,「當皮膚感受到壓力,例如當摩擦或長期受壓,皮膚就會有個好似保護機制,增生去保護番皮膚下的組織。」
林醫生說,有些情況下生繭不會感痛楚,但如繭生得比較深、或出現在某些位置等,就會因壓力而感疼痛,「這情況一般跟生活習慣有關,例如行路較多、跑步或運動較多;或常穿高踭鞋、尖頭鞋等較緊的鞋,甚至走路姿勢不正確等,也會較易生繭。」另外,一些本身腳形屬不正常如扁平足人士、以及年紀愈大,生繭的機會也愈高。
穿高踭鞋行太快 影響氣血運行
註冊中醫師陳俊傑則表示,中醫角度認為當某部位長期反覆摩擦受力,例如穿高踭鞋、行路很快、長跑或經常走來走去,這會令皮膚局部氣血運行不佳,導致局部失養(粗糙龜裂)和甲錯(粗糙增厚),另身形高大和肥胖人士亦會較易生腳繭;而除了這外在因素,一些內因亦不容忽視,「長者因較多有氣血不足或脾虛腎虛等問題,即使他們行動甚少,都易有大範圍生繭;除了長者,不少廿多歲至四十多歲的上班族,他們因工作繁忙或做事急速致氣血運行不暢,出現身熱但手足冷情況,足部亦易出現局部位置生繭。」
足部生繭不屬嚴重的皮膚問題,林旭強醫生稱,不是每人生繭也要處理,但建議如有痛就要正視,但不應以剃刀等方式去除,因如剃得太深皮膚會有損傷,恐增加感染機會;尤其如患者有心血管毛病、糖尿病,因其本身腳部的血液循環欠佳,若腳部有傷口,便有機會出現嚴重的感染。
忌用刀刮除 宜用磨皮石去角質
在治療方面,林醫生稱一般會用去角質的外用藥,包括外用的水楊酸軟膏或藥水,也會用外用的高濃度尿素乳膏,以助去走角質層;此外,也建議患者使用磨皮石,以助磨去表皮角質層;而在一些情況下,也會建議患者使用合適的鞋墊,以減少皮膚的受壓和皮膚與鞋之間的摩擦。
中醫師陳俊傑則建議,平日用熱水浸腳時可加入一些椰子油,於生繭位置塗潤膚膏輕輕按摩;若想減少起腳繭可向中醫求醫,以找出體質問題從而對症下藥。
記者:蔡淑儀
編輯:林子豐
美術:陳超雄
-
飛輪海近況︱43歲「飛輪海」成員最新生圖曝光 五官進化似橡膠假人網民認不出:蛇精男2.0! |
|
-
脂肪肝|醫生點評9種飲品看似健康卻傷肝 睡前飲1種奶增患糖尿病風險 |
|
-
飲食攻略·二十四節氣立夏|暑濕困脾恐誘便秘心煩 中醫拆解5大養生食材+祛濕湯水 |
|
-
Sick問識答|港少婦3度流產 靠試管嬰終成功誕雙胞胎 拆解人工受孕2大迷思 |
|
-
吳文忻抗癌|吳文忻白血球指數未達標再次停化療 早晚祈禱積極輔助治療 |
|
-
食用安全︱44歲女子用「依膚美」面霜3年水銀中毒患蛋白尿 衞生署呼籲:不要使用 |
|
-
保單逆按自製長糧 | 充裕退休儲備 + 保障家人GET!(附個案說明) |
|
-
-
-
胸悶、頭脹、手腳麻痺?黃祥興不靠藥物 1個月拆走血管炸彈 重拾醒神健康 |
|
-
私密處痕癢、灼痛、異味來襲 Grace教路:每日1粒解決「私密」問題 |
|
-
-
唔止面黃 生痘痘 長期攰都可能肝損傷 黃祥興逆轉肝機能 慶幸及早護肝 |
|
-
氣血不足 易生腳繭 - 晴報 - 港聞 - Healthy Life - D200330
氣血不足 易生腳繭 - 晴報 - 港聞 - Healthy Life
步行是有益身心的運動,但當足部生繭,就或會令人感不適。有醫生表示,足部生繭的原因甚多,步行只是其中之一;有中醫則稱,足部生繭亦跟氣血有關,除了年老多病需臥床的長者,做事急速工作繁忙的青壯年,原來足底也
https%3A%2F%2Fskypost.hk%2Fcolumn%2Farticle%2F2604277%2F%E6%B0%A3%E8%A1%80%E4%B8%8D%E8%B6%B3%20%E6%98%93%E7%94%9F%E8%85%B3%E7%B9%AD
https://skypost.hk/column/article/2604277/氣血不足 易生腳繭
https://resource01-proxy.ulifestyle.com.hk/res/v3/image/content/2600000/2604277/008_01_a_20200330_L.jpg
https://resource01-proxy.ulifestyle.com.hk/res/v3/image/content/2600000/2604277/
港聞
503001013
007
2604277
503
503001
港聞
com.hket.sp.model.v2.FormalTag@1b015c57 com.hket.sp.model.v2.FormalTag@1cf7f64c com.hket.sp.model.v2.FormalTag@14f5eabd com.hket.sp.model.v2.FormalTag@2431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