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人外出旅行非常頻密,東南亞一圈東京、大阪、北海道、曼谷、台北的親切感肯定超越沙田、元朗、荃灣或深圳。對東京及曼谷的熟稔程度,不明所以還以為是日本人及泰國人,事實好些日本及泰國當地朋友表示自愧弗如,面對這些骨粉遊客,自覺知小小不敢做代表。
對畫報及地圖嚮往非常熱衷始自童年,村校圖書館藏有古舊殘存書本及畫報,未滿十歲已沉醉《良友》及《幸福》堆中,那是我的懷舊通識教育。櫻花與楓紅觀自黑白圖片難出彩,魚生壽司在60年代似乎仍未普遍流行,後來才知道當時看過的食物圖片為懷石料理;富士山與當年世上至大佛像「鎌倉大佛」印象深刻,認識日本初階的重要Icon。
仰望說句:Hello大佛
隔別多年,日本來過無數次,某次東京之旅得一日無事,在新宿跳上JR火車,經中途站橫濱,一小時左右到達古樸舊時都會,濱海鎌倉;還下錯車,在比較安靜的北鎌倉離開車廂,讓山路慢慢引領走向不同景點。
同為古都,鎌倉的名氣相對京都或奈良皆無可比擬,許是童年印記,小城古樸風景特別吸引,散步期間,讓自己無目的地任性迷失。
鎌倉城市不大,倚勢山嶺不高,面朝的海灣未算斑斕;然而寧謐古樸,遊人相對未算太眾,反而餘下充盈散步空間,二十年前如此,今天亦如是。
第一次到來目的:大佛。
第二次、第三次到來目的皆大佛。
結果每次都是遠遠禮拜,來過三次,都被樹木蒼鬱山路與充滿細節城間尋常小風景吸引,忘記初衷,即自小從《良友》及《幸福》等畫報刋登旅遊並地理圖片的日本風情啓示:鎌倉大佛。
這次,第四次重來;沒看地圖,未尋Google,從火車下來,直覺前面是引領走向大佛的小路,雨中徐徐行行,雨重時還坐入既是書店也是Cafe的幽靜空間近兩小時;喝啡、看書、觀雨,以為又一次與大佛擦身而過。
從Yuigahama咖啡館出來,隨行隨拍照,終於走近與我印象中的尺寸大小有點距離的大佛,如此久遠,熟悉程度半點未減,仰望說一句:Hello大佛,您好!
喜遇花期 紫陽花處處
位處北國日本,春、夏、秋、冬,節令分明,寫真:
春有百花秋有月
夏有涼風冬有雪
若無閒事掛心頭
便是人間好時節
身處一年無四季,或炎熱,或涼冷的國度,何得四時傷逝?更無機會感受花開花落喜與憂。細雪飄揚賞梅在京都,隨後櫻、菖蒲、紫藤、紫陽、荷、楓紅、初雪柿……數之不盡,好一個花之國。
身在鎌倉紫陽花(繡球花)處處,才知是花季,日本至優秀賞花地點包括鎌倉;擁2,500株共40種長谷寺,明月院亦植2,500株,盛放時節六月底七月初,吸引賞花、愛花者無數。
紫陽花按身處土地酸鹼度影響顏色,酸性傾向藍,鹼性傾向紅。
這次鎌倉游走一天,紫陽花無處不在,根本不用專訪長谷寺或明月院,免受遊人眾多影響賞花情緒。走進平常巷泊普通人家,更能感受充滿人間氣的紫陽花海。
撰文:鄧達智
編輯:余運慶
美術:Simon
撰文:
鄧達智
遊山玩水 See The World
欄名: 講東講西鄧達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