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有所依」這句話植根不少人心中,部分長者當子女長大離開家庭後,均會出現一種名為「空巢症候群」的心理轉變。有精神科專科醫生表示,出現空巢症候群的長者會因頓失倚靠而感到寂寞,有機會引致身心症,例如常感頭暈身㷫等,嚴重者更會演變成焦慮或抑鬱,建議長者應建立自己的社交圈子,避免視子女為人生唯一希望。
精神科專科醫生傅子健表示,空巢症候群並非一種病,而是一種心理上的轉變,「長者年老後子女會結婚離家,從前是經濟之柱的他們,有感不再被需要,而家中最後只剩他們一人,因而感寂寞。」年長女性更尤易出現空巢症,「上一代婦女的教育水平較低,缺乏獨立的經濟能力,年輕時主要擔當家庭主婦的角色,故社交生活及個人興趣會較少,當子女長大後,她們再不需要照顧子女,失去寄託後會感空虛,若不懂調整情緒,或會演變成焦慮或抑鬱。」
經常感頭暈身㷫
他表示,空巢症候群會出現身心症症狀,例如患者會突然覺得自己百病叢生,並出現頭暈身㷫、肚痛及沒有胃口,因而需要經常求醫,但很多時醫生都查找不出病因,「其實他們只是希望多獲子女關注,從而讓子女回到自己身邊。」
至於甚麼年紀是出現空巢症候群的高峰期?傅醫生稱,由於現時普遍愈來愈多人遲生育,出現空巢症候群的年齡層亦隨之推後,「上一代20多歲已開始生育,故即使子女長大,兩老亦只40至50歲,仍很有活力可以參加活動交朋友或去旅行,而現時空巢症候群年齡層多圍繞60、70歲。隨着生活空間漸趨狹窄,較少機會能五代同堂住在一起,子女與父母同住的比率愈來愈低,出現空巢症的機會也因此增多。」
宜擴闊社交圈子
要改善空巢症候群的情況,傅子健坦言,父母應從子女出生開始,便要做好心理準備,「千萬不要將子女視為自己人生唯一的希望,應將子女視作獨立個體,要明白子女終會有離開的一天,故需要提醒自己要建立自己的社交圈子及興趣,讓生活有多方面發展。」
他坦言,性格較孤僻者、社交圈子狹窄、生活較單調者及全職家庭主婦,均是容易出現空巢症候群的高危族,建議長者可多學習用社交網絡聯繫朋友,「或可從社交網絡平台尋回舊朋友,建立自己的社交圈子。」
記者︰李嘉嘉
編輯:林子豐
美術:熊偉然
-
Healthy Life|無私「身教」未來醫生 港大防腐師揭秘「大體老師」2年任務 坦言:捐贈最大挑戰在家屬 |
|
-
凍齡女神丨43歲前TVB落選港姐近況曝光佛山擺攤 屢傳整容失敗認恨嫁有錢人 |
|
-
奪命火警︱旺角洗衣街住宅單位疑電風扇起火 一家四口3死1傷 |
|
-
媽媽谷熱推純天然孕婦鈣片 擺脫產後掉髮牙鬆命運 Holdbody純天然孕婦鈣限時9折優惠 |
|
-
調查:近六成受訪者稱飲用水曾出現異常 留意食水質量 為健康添保障 |
|
-
明星健康|樂壇天后晒染血紙巾照 接受放血揭健康隱憂:慶祝我仲有生命 |
|
-
保單逆按自製長糧 | 充裕退休儲備 + 保障家人GET!(附個案說明) |
|
-
-
-
胸悶、頭脹、手腳麻痺?黃祥興不靠藥物 1個月拆走血管炸彈 重拾醒神健康 |
|
-
私密處痕癢、灼痛、異味來襲 Grace教路:每日1粒解決「私密」問題 |
|
-
-
唔止面黃 生痘痘 長期攰都可能肝損傷 黃祥興逆轉肝機能 慶幸及早護肝 |
|
-
子女長大離家 長者獨守空巢易抑鬱
子女長大離家 長者獨守空巢易抑鬱
「老有所依」這句話植根不少人心中,部分長者當子女長大離開家庭後,均會出現一種名為「空巢症候群」的心理轉變。有精神科專科醫生表示,出現空巢症候群的長者會因頓失倚靠而感到寂寞,有機會引致身心症,例如常感頭
https%3A%2F%2Fskypost.hk%2Fcolumn%2Farticle%2F2344268%2F%E5%AD%90%E5%A5%B3%E9%95%B7%E5%A4%A7%E9%9B%A2%E5%AE%B6%20%E9%95%B7%E8%80%85%E7%8D%A8%E5%AE%88%E7%A9%BA%E5%B7%A2%E6%98%93%E6%8A%91%E9%AC%B1
https://skypost.hk/column/article/2344268/子女長大離家 長者獨守空巢易抑鬱
https://resource01-proxy.ulifestyle.com.hk/res/v3/image/content/2340000/2344268/fb_0507_2_20190507_1024.jpg
https://resource01-proxy.ulifestyle.com.hk/res/v3/image/content/2340000/2344268/
港聞
503001013
007
2344268
503
503001
港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