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日提到,我用「前傳」的方式,大致交代了過去內地A股為甚麼不受國際投資者重視的原因。終於,到了2017年,大摩決定將內地A股納入他們的環球新興市場指數成分股(正式納入是2018年)。
不過,當時只將獲納入的A股,以5%的權重來計算市值,即是說,最終A股在大摩的環球新興市場指數當中,所佔的比重仍然十分低。
11月納入因子增至20%
兩年過去了,大摩於本月初公布,會將A股納入的因子,由5%分階段提高至20%。但今次是坐言起行,由今年5月起便正式執行,每3個月提高5%,即是到了今年11月,納入的因子就會達到20%。
姊妹們,當去年A股正式以5%因子的比例納入時,A股在大摩的環球新興市場指數比重只佔0.71%,今次將因子提升至20%,比重就會增至2.82%,但這個比重仍然很低。我相信,等到將來能夠以100%的比重納入,內地A股在環球新興市場之中,就有很大影響力了。
即使現在只有兩成比重的A股會納入大摩的指數,但市場仍然十分重視,最大原因是大摩的「江湖地位」,因為大摩編製的指數,是全球基金經理最多採用的,所以,如果內地A股能夠獲得納入,就等於很多國際投資者都要「被迫」要買A股了!
我所指的「被迫」,就是指近年特別流行的交易所買賣基金,又稱指數基金。
很簡單,就是追蹤大摩這隻環球新興市場指數的基金,就必需要買內地A股了,因為只有這樣,他們才能完全「複製」這隻指數的表現。
作為「A股入摩」前傳的一部分,我要再補充一點,那就是,內地在2014和2016年推出滬港通和深港通,即是透過香港交易所的平台,讓外國投資者買到內地部分A股。當然,內地投資者也可以透過此平台買賣香港的股票,但這只是配菜。中央的如意算盤是讓外資有更完善的機制,參與內地的A股!
在中港互聯互通機制之前,外資想買賣內地A股,主要透過QFII的配額制度,所謂QFII,英文全寫是Qualified Foreign Institutional Investors,中文一般譯做合資格境外機構投資者。
中長綫億元計資金流入
這是一些未完全開放的市場,有限度讓境外投資者投資本土證券市場的一種過渡性安排。聽到這裏,大家應該想像到,早年外資想買內地A股是可以的,但必先成為合資格的境外投資者,但更重要是先獲得配額,可算十分麻煩。但實施了滬港通和深港通之後,內地買賣A股就更方便了,尤其是在實施深港通時,決定取消滬港通和深港通的總額度限制,進一步讓外資感到放心。
姊妹們,我相信,中長綫來說,「A股入摩」可以吸引數以億計的資金流向內地A股,因此,作為小投資者,如果想分一杯羹,就要開始研究一下到底有哪些A股是值得投資了!
但說實在,我們連香港上市的股票也沒有時間和能力去研究,更何況是深圳和上海掛牌的A股呢?因此,我的建議是,不如一切從簡,就在港交所買一些追蹤內地A股的指數ETF算了!
在港股市場上,主要有兩隻A股指數是最多人買賣的,一隻是A50,另一隻是滬深300指數。為甚麼這兩隻指數最多人追蹤呢?其實很簡單,因為這兩隻指數很有代表性。
A50其實是滬深股市之中,市值最大和業績最好,以及流通量最大的50隻股票,由新華富時指數公司編製(一家中外合資的指數編製公司);至於滬深300,顧名思義,那就是滬深股市之中,市值和流通量最大的300隻股票,由中證指數公司編製(深圳和上海兩家交易所合資的一家指數編製和衍生工具開發商)。前者有點像我們香港的恒生指數,即是A股中的藍籌股,而後者的涵蓋面較廣,也更具代表性!
除了A50和滬深300這兩個最具代表性的指數外,港股市場上,還有一些追蹤個別行業或板塊的指數,例如追蹤消費和醫療股等等的指數。不過,作為小投資者,我建議還是買最具代表性的指數便算!
具體建議方面,追蹤新華富時A50指數的ETF,最受歡迎的兩隻就是安碩A50中國(02823)和南方A50中國(02822);至於追蹤滬深300指數的,最受歡迎的就是華夏滬深300(03188)。
tong_lydia223@yahoo.com.au
(本欄逢周一、三、五刊登)
撰文:
唐德玲
作者從事理財策劃工作逾十年,並擁有認可財務策劃師資格。
欄名: 女人筆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