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交融生活印記 留在Kochi中國漁夫網

發佈時間: 2019/03/08

文化交融生活印記 留在Kochi中國漁夫網

南印度Kochi竟然有個「中國城」,歷史悠久,留下至重要的遺迹是仍然活化的「中國漁夫網」。此處還有昔日一眾殖民地風格,混血文化特別富吸引力。

Kochi也叫Cochin,都是同一個名字。Ko或Co在南亞解海島或水邊城鎮。Chi或Chin解秦,乾脆就是中國。

與中國相距千百里外南印度,竟然有個「中國城」,頗為神奇。歷史久遠,查不出唐人何時在此立足,血統可能已被同化,也可能散居異地,找不到根源,也找不到後來去向,留下至重要的遺迹是仍然活化的「中國漁夫網」(Chinese Fishing Nets),沿海地區遍布魚網,陣容鼎盛。這款架在海邊的大漁網,捉魚時放落水,適時撈起定有收穫。我們童年時后海灣一帶︰稔灣、龍鼓灘,隱約記得港島西環海邊浴場沿岸都見過這款中國漁夫網。南、番、順並澳門都曾經出現,甚至現在仍存在。印度以南斯里蘭卡沿海地區都掛滿這類漁網,看似平實,中國人的智慧由此得見。

Kochi獨特混血文化

中國人留下了漁網,聖湯馬士帶來耶穌教義,阿拉伯商船帶來回教,葡萄牙人帶來天主教,荷蘭人帶來新教,英國人不單帶來英國國教,也將整片本來眾多小國南亞次大陸變成大英帝國一部分,餘下獨立的巴基斯坦、曼加拉與印度,還有打生打死未得結果的喀什米爾。

並非戀殖,但對昔日一眾殖民地及殖民地風格卻有一份特殊愛好,是本性愛Fusion還是混血文化特別吸引?檳城、馬六甲、河內、西貢、金邊、新加坡、可倫坡、Kochi等等都有這份吸引力;去過,難忘,稍見機會,起程再望。

黑猶太白猶太見證南印度商貿文化交融

Kochi除了有個中國城,也有一個頗負盛名猶太社區。

相傳公元前500年已有第一支猶太人,從中東輾轉到此落戶,被稱為「黑猶太」。1500年後,繼葡萄牙人登陸,荷蘭人對Spice Island香料島亦趨之若鶩,商貿船隊遠洋而來,也帶來與荷蘭人關係密切的猶太人到此定居,被稱為「白猶太」。猶太社區只剩下七個原來家庭,其他已移居以色列及美國等地,然而不少店子仍然發售猶太傳統工藝產品。猶太會堂仍在,進內觀賞見證歷史文物頗豐,不過必須小心猶太人從星期五日落至星期六日落期間的安息日,一般情況從星期五中午已謝絕訪客,直至星期日才重開。

撰文︰鄧達智

編輯︰林燕玲

美術︰Simon

撰文: 鄧達智 遊山玩水 See The World
欄名: 講東講西鄧達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