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聿銘是建築大師,不過,不是他的所有作品都是我的心頭好。當中我最歡喜的作品都是以「博物館」為主,無論是羅浮宮穿越時空的震古鑠今,又或美秀美術館(Miho Museum)那秀美的隱世桃花源,又或伊斯蘭藝術博物館的「月光寶盒」,每座「貝聿銘博物館」都有着一份特別的心思。
蘇州博物館新館於2006年建成,距今11年,是貝聿銘先生的封筆之作,也是一個蘇州人為家鄉設計的一座標誌性建築。相比起貝先生的其他「博物館」計劃,蘇州博物館感覺相對規模較小,但讓人更有一種「家」一樣的暖心。強烈的貝先生幾何建築風格,光與影的交滙,為傳統蘇州建築綫條重新規劃出現代規格。
我到過蘇州好幾次,園林造景可說是國內最好的,貝聿銘以叔父貝潤生的貝家大宅獅子林作思路,在蘇州博物館新館入門中央設計好一個現代的園林造景,把展館分成兩區。現代的詮釋,擺脫了傳統的園林設計思路。園林假山,以切割技術把一大塊山石切成片厚,再以前後的層次性擺放,在一面留白的石牆前「劃」上一幅立體的「山海」景色。
喜歡貝老在傳統中見創新,讓空間環境與四周有一種協調性。「借」是中國園林建築風格上常見的一種手法,貝老以屋頂的窗「借光」,採用傳統老虎天窗並改良成一個折角,使得室內光綫份外柔和舒適。不一樣的「借景」,把博物館內觀賞的遊人帶到館外的竹林、庭園布景中,一切看起來就是一幅畫。
從建築看人生,蘇州博物館新館無疑是貝聿銘先生多年設計的一個縮影,糅合了東西,從中可閱讀歷史、文化,為現代建築加上特有的生命力。
(本欄逢周五刊登)
撰文:
紀曉華
設計顧問、美食旅遊家,旅遊節目《紀好世界》主持。
欄名: 旅遊KOL
-
為母則強|54歲張慧儀視養子如己出 獨自照顧病兒19年淚訴:有得選誰想一個人硬撐 |
|
-
-
Sick問識答|流鼻血應後仰或傾前? 醫生示範正確止血姿勢 現2情況要小心 |
|
-
Healthy Life|瑜伽老師教2個動作 美背收手臂告別虎背熊腰 居家輕鬆練出緊緻線條 |
|
-
社交恐懼︱95歲老婦家中去世「化為白骨」 兒子瞞10年未報警:因為社恐 |
|
-
猝死危機︱黃大仙62歲校巴司機車內猝死 生前無不良嗜好 同行感惋惜 |
|
-
保單逆按自製長糧 | 充裕退休儲備 + 保障家人GET!(附個案說明) |
|
-
-
-
胸悶、頭脹、手腳麻痺?黃祥興不靠藥物 1個月拆走血管炸彈 重拾醒神健康 |
|
-
私密處痕癢、灼痛、異味來襲 Grace教路:每日1粒解決「私密」問題 |
|
-
-
唔止面黃 生痘痘 長期攰都可能肝損傷 黃祥興逆轉肝機能 慶幸及早護肝 |
|
-
蘇州博物館傳統中見創新
蘇州博物館傳統中見創新
貝聿銘是建築大師,不過,不是他的所有作品都是我的心頭好。當中我最歡喜的作品都是以「博物館」為主,無論是羅浮宮穿越時空的震古鑠今,又或美秀美術館(Miho Museum)那秀美的隱世桃花源,又或伊斯蘭藝
https%3A%2F%2Fskypost.hk%2Fcolumn%2Farticle%2F2026042%2F%E8%98%87%E5%B7%9E%E5%8D%9A%E7%89%A9%E9%A4%A8%E5%82%B3%E7%B5%B1%E4%B8%AD%E8%A6%8B%E5%89%B5%E6%96%B0
https://skypost.hk/column/article/2026042/蘇州博物館傳統中見創新
https://resource01-proxy.ulifestyle.com.hk/res/v3/image/content/2025000/2026042/09JFN004__20180309_L.jpg
https://resource01-proxy.ulifestyle.com.hk/res/v3/image/content/2025000/2026042/
港聞
新聞
007
2026042
503
503001004
港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