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德玲
唐德玲

主動及被動基金怎取捨?

發佈時間: 2017/11/20

主動及被動基金怎取捨?

姊妹們,連續幾次提到主動基金和被動基金的操作分別,其中,指數編製公司就是被動基金(一般稱為指數基金,由於指數基金很多都在交易所上市買賣,故又稱為交易所買賣基金,英文簡稱ETF)背後的基金經理,由他們決定指數成分股的組合。

不過,指數編製公司篩選成分股的準則,或許跟主動基金有一些分別,其中一個很大的分別就是「股價」,因為指數編製公司決定成分股的時候,不會考慮該股份的股價是否已反映市場對它的利好因素。

主動基金短綫表現佳

我的姊妹Catherine就認為,指數編製公司等到這些利好或利淡因素幾乎完全反映才把它們加入或剔除,更甚的是,指數基金更要等到有關變動生效之後才行動,一切都可能太遲。

我自己形容,指數編製公司只從基本因素去挑選成分股,例如市值(尤其是流通市值)、交投和業績表現等去選股,不太理會每隻股份的估值,例如是過高或過低,整體以超長綫投資為主。最近的國泰(00293)是很好的例子,該股票躋身恒指成分股幾十年,到今年才被剔除。但主動基金的基金經理則偏向考慮更多因素去選股,尤其有關股份的估值,部分更不排除以偏向短綫的方式買賣(所謂高沽低揸),務求令基金表現跑贏大市(基準指數)。

「Catherine,在我答妳到底買主動基金較好,還是指數基金較好之前,我想再補充一點。」

「好呀!」

「信奉被動基金的一派會認為,主動基金為爭取表現,會傾向較頻密的買賣,但投資不會次次順利,用一個通俗的說法,就是『做多錯多』,因此,長期下來,被動基金的表現會優於主動基金。當然,從主動基金的角度,也就正如妳剛才的看法,很多股票在被納入成分股之前,就已經被主動基金的基金經理看中,又用我們通俗的說法,他們已經飲了『頭啖湯』,又或者,當某些股票的基本因素開始轉差,在股價下跌前,主動基金的基金經理已經可以把該股票沽出,長期下來,主動基金的表現應該優於被動基金!」

「這正是我的觀點呀!」

「但有另外一點卻是被動基金引以為傲的。」

「成本?」

「是呀!現在主動基金管理費,平均大約2%,但指數基金可以低至0.5%,甚至更低。」

「為甚麼可以這麼低?」

「因為指數基金不需僱用投資團隊去挑選股票,或做公司探訪和其他研究,只需跟指數編製公司的決定行事便可。妳知基金經理的人工是很高的!另外,從投資者的角度,在交易所上市的指數基金,妳買賣的時候很方便,而從基金公司的角度,將指數基金安排上市,還可以省卻分銷成本!」

「基金也有分銷成本?」

被動基金管理費較低

「是呀,因為基金公司成立一隻基金,就算表現再好,也需要做宣傳推廣,才會有人認識,有人願意去買,但這需要成本的。妳可能聽過基金認購費吧,這就是用來支付予分銷商的費用,但將一些有代表性的指數基金安排在交易所上市,指數本身已經有很高透明度,而且成本較其他宣傳方式更低!在幾種節省成本方式結合起來的效應下,長綫也可以提高指數基金的回報!不要看輕1.5%的分別,從長綫投資角度,一隻主動管理的基金未必能夠每年賺多1.5%呢!如果不能,那麼,指數基金就已經贏了!」

「聽過妳的解說後,我就更不知如何取捨了!」

「對,我也認為兩者很難取捨,從一個較短的周期來說,例如今年以來,肯定是主動基金的表現較被動基金為佳,但如果以更長的周期來說又未必,所以,不如兩者都買吧!」(本欄逢周一、三、五刊登)

tong_lydia223@yahoo.com.au

撰文: 唐德玲 作者從事理財策劃工作逾十年,並擁有認可財務策劃師資格。
欄名: 女人筆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