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日提到,我跟姊妹Catherine以今次恒指服務公司更換成分股為例子,討論到主動基金和被動基金(一般稱為指數基金)操作的分別。
這次恒指服務公司將舜宇光學(02382)和碧桂園(02007)納入恒指成分股,同時將昆侖能源(00135)和國泰航空(00293)剔出。
Catherine認為,被動基金要等到指數編製公司把成分股剔除,才會沽出該部分的持股;同樣地,他們要等指數公司納入某股份才去吸納,這種操作實在太滯後,因為舜宇和碧桂園,很多分析員一早已經看好,而她們的股價也升了一大截;同樣地,國泰和昆侖的基本因素一早已轉差,股價也回落不少,指數基金如果到這個時候才行動,實在太後知後覺了!
不過,我告訴她,指數基金這種操作方式,是基於一個重要且頗具爭議性的投資理念。
擲鏢揀股跑贏主動基金?
「一直以來,投資市場都有一種爭辯,那就是,到底投資者能否賺取高於指數的回報?有一派理論認為不可能,因為投資市場很有效率,所有消息短時間內就會在股價中反映,因此,單買一個有代表性的指數已經足夠,這也是指數基金或被動基金背後的信念;另一派理論則認為,投資市場並非那麼有效率,投資者絕對可以透過精明的選股,例如價值投資等方法,又或者,準確掌握出入市時機,便可以賺取高於大市指數的表現。他們更認為,基金經理的價值就是替投資者賺取高於指數的回報!」
「咦,當我明白了指數基金原來是這樣操作之後,我傾向主動基金那種形式呢,因為被動基金的『出入』實在太慢了!」Catherine表達她的看法。
「明白妳的想法,但妳聽過有人做過比較,是用擲飛鏢方法去選股,結果,成績要比主動基金好嗎?」
「真的嗎?很搞笑呢!」
「我說是比較,而不是研究,就是因為他們用的方法粗疏,主要是外國傳媒感覺主動基金的表現好像不太好,所以便以幽默搞笑的方法證明主動基金的收費高,但表現卻一般!」
成分股需具行業代表性
「明白,但我想進一步了解『何謂指數』,以及指數成分股是怎樣決定的。這很重要,因為指數成分股原來就是決定指數基金的成敗啊!」
「妳很聰明!大致來說,絕大部分指數編製公司都會以市值、成交量、業績以及流通量來決定成分股的。以恒生指數為例,恒指服務公司挑選成分股的基本要求是,該股份是在港交所作第一上市,市值和成交排名都是總市值和總成交的首百分之九十之內。另外,除少數例外,該股份要在港交所上市超過兩年,才符合基本條件,然後再用市值(或流通市值)、成交量和業績來比較。」
「但很多股份都符合條件的,最後又怎樣選呢?」
「當然,恒指服務公司最想恒生指數能夠代表香港的股票市場,以及在不同行業都有代表性的股份。」
「啊,我想起,如果指數編製公司是決定指數成分股的出入,他豈不是等同主動基金的基金經理?」
「Bingo!妳果然觸類旁通。不錯,指數基金的基金經理其實只是一個執行者,真正決定指數成分股的指數編製公司才是真正的基金經理!」
「那麼,這些指數編製公司的實力和挑選準則很重要了!但說到底,我們應該買指數基金還是主動基金呢?」(待續)
(本欄逢周一、三、五刊登)
tong_lydia223@yahoo.com.au
撰文:
唐德玲
作者從事理財策劃工作逾十年,並擁有認可財務策劃師資格。
欄名: 女人筆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