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 X熱潮席捲全球,除了因為劃時代的Face ID技術外,還加入了虛擬實境(VR)及擴增實境(AR)技術,令手機使用變得更多元化。但如果你認為VR及AR技術的應用仍僅限於遊戲和娛樂,那就需要改觀,因AR和VR在未來甚至可以救人一命。
以VR進行直播,正快速改變現實世界醫科人才的培養模式。由於年資較淺的醫生和醫科生未必有機會進入手術室學習,因此對於大部分需要臨床學習的醫科生來說,親身經歷手術並掌握詳細技巧並不容易。
親臨其境參與 助醫科生實習
VR手術直播可以同步播放手術室醫生的操作,VR眼鏡使得更多的醫學生可以用親臨其境的角度觀摩手術操作,而手術完結後,更可以用來實踐、回顧和重複練習。通過VR技術,年輕醫生就有機會在虛擬現實的環境進行更多練習。
1萬小時定律指學習1萬小時便會成為專家,而培育醫科生成才更需要最少10年的臨床實習,而未來運用VR技術,就可以提高醫科學生學習的速度,以應付日漸增加的醫療需求。
醫學史上首次以VR技術進行手術,是由Shafi Ahmed醫生在2016年4月於皇家倫敦醫院完成。全世界的人都可以通過Medical Realities的網站和OR App中的VR影像,直接實時(real time)參與手術,而且更可以通過兩個360度的攝像鏡頭實時觀看Shafi Ahmed醫生切除患者癌組織的過程,當時有1.3萬個醫科學生實時觀看手術直播。
另一方面,現時的MRI與CT的掃描都是黑白平面影像,醫生需要從中判斷病症,但因為黑白圖像分辨率不高,令到判斷病情仍有不少難度。而來自美國洛杉磯科技公司Bioflight VR就研發出一套技術,只要將資料傳送到一個VR環境應用程式中,就可以打造立體影像,提高分辨效果。
3D立體掃描圖 增辨症準確度
Bioflight VR的AR和VR平台讓醫生可以用3D影像來觀看CT掃描和MRI資料。這個平台的GPU圖像介面令醫護人員可以透過虛擬環境來診斷、交流,並找出手術方案。而且,運用AR及VR技術,便毋須對病患使用侵入式診斷、減少手術規劃的時間和提高診斷的準確性。
至於AR醫療應用,目前使用最多的是在血管照明方面,通過軟件的協助,醫生在手術中能夠查看隱藏的血管。早前,有心臟科醫生就藉Google Glass為一位49歲男患者疏通了阻塞的右冠狀動脈。冠狀動脈成像(CTA)和3D數據呈現在Google Glass的顯示器上,根據這些實時放大圖像,醫生可以更方便地將血液導流到動脈。
不同於傳統手術,使用AR技術就如同運用一個「放大鏡」,直接放大手術的部位,而患者的MRI、CT圖像等會直接顯示在手術部位,讓醫生能夠看到肉眼難以分辨的細微情況,有如獲得「透視」能力,大大提高手術操作的效率。
VR助自閉症兒童 打開心扉
虛擬實境(VR)技術還可以用於治療心理疾病。《連線》(Wired)雜誌早前有報道,史丹福大學的研究人員正試驗利用Google Glass幫助自閉症兒童分辨和識別不同情緒,藉此讓他們學會互動和交流。
英國紐卡斯爾大學(Newcastle University)也在PLOS ONE上發表研究報告,表示正在利用「藍屋」(Blue Room)系統將VR用於治療心理恐懼,幫助患者重返正常生活。
藍屋研究的對象是9個7至13歲的男孩,他們被安排在360度無死角的全息影像世界「藍屋」中,周圍播放着此前對孩子造成心理創傷的畫面。心理學家在「藍屋」內陪伴他們,引導他們逐步適應環境,最終幫助他們克服恐懼。實驗結果表明,9個孩子中有8個能夠良好地處理恐懼情境,其中4個孩子完全擺脫了心理恐懼。
手機鏡頭攝街景 助建VR地圖
在推出VR版Google Earth之後,Google在今年中開始將地圖的街景也360度VR化。今年5月公布的Street View Ready的全新360度街景項目,Google表示會推出20款經過認證的攝影機或鏡頭,以方便用戶捕捉和上傳街景的影像內容。
這個360度街景圖像上傳包括4個步驟,包括通過Google街景的App上傳照片、然後通過自動拍攝鏡頭來拍攝路上的汽車、再通過虛擬實境設備來捕捉VR畫面,最後以全天候攝像機將畫面發布到Google街景的官方帳戶中。
目前為止,有超過18間廠商的攝像鏡頭產品通過了Google的認證,其中包括了Samsung、GoPro和Matterport等。
資料整理︰陳展宏
編輯︰梁偉澄
美術︰大雄
欄名: 要聞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