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血庫近年常見告急,情況令人關注。雖然捐血人口有上升,但因用血量激增,致血庫儲量或供不應求。有血液學專科醫生表示,輸血並非唯一救命途徑,而且輸血次數愈多,日後「溶血」風險會更高,新型的注射鐵劑已可有效促進血紅素生成,無疑是「慳血」之選。
1.為何本港常鬧血荒?
本港血庫近年常告急,紅十字會輸血服務中心副顧問醫生劉靜華指,捐血人口其實一直有上升︰「過去10年捐血者已增加5%,惟同期用血量亦劇增34%,因此供不應求。」
她指出,本港用血量素來是「世界之冠」,去年每千人便用了33袋血,對比新加坡和日本,每千人僅用20袋和24袋血,相對較高。「單計去年本港已使用約25.7萬袋血,隨着人口老化,捐血人口愈見萎縮,缺血差距只會愈拉愈大。」
2.救命必須靠輸血?
劉醫生表示,輸血其實並非唯一救命途徑。「現時不少血液都用於非緊急疾病,單計經期貧血女士,便佔用血量4%。但日本等人口老化嚴重地區,早已安排此類患者注射新型鐵劑,增加血液中的血紅素,改善貧血情況。」
劉醫生續指,鐵劑初面世時會導致呼吸困難等過敏反應,「近10年經改良後,致敏風險反而比輸血少十分一。」她補充,現時血液檢查存在「盲點」,例如感冒菌、日本腦炎及登革熱等都不在篩查之列,「若捐血者短期細菌入血,受血者亦有細菌感染風險。」
此外,每次輸血,身體都會將外來血液視為「異物」,因而產生抗體。「抗體會終身相伴,他日再輸血有機會產生溶血反應,令紅血球大量死亡,危及性命。」劉醫生提醒,婦女懷孕時已因胎兒產生一定數量抗體,日後輸血的溶血風險更高。且研究顯示,因輸血無助改善造血功能,受血者住院時間及出現中風、心臟病風險亦較高。「如長者手術後易貧血,若注射鐵劑,造血功能可快速提升,令人更精神有力。」
3.洗牙後不能捐血?
因血液檢查局限,捐血亦須盡量排除風險因素。劉醫生解釋,口腔內存在大量細菌,洗牙或剝牙會造成傷口,或令細菌入血,需暫緩1日至1周才可捐血。「進行穿刺式美容療程,例如打瘦面針等,亦要暫緩捐血。」
劉醫生笑言,不少人認為經期時亦要暫停捐血,但整個經期出血量僅10至80毫升,即使捐血,骨髓仍可製造足夠身體使用的血液。「但經期時會較易攰,捐血前要瞓足6至8個鐘,多吃牛肉等深色肉、西蘭花等深色菜,同時少喝茶、咖啡及奶,自可補充所需鐵質。」
記者︰脫芷晴
攝影︰冼偉倫
欄名: Healthy 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