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價比高

發佈時間: 2017/10/06

剛開始經營酒業,順理成章要游走於歐洲搜羅「性價比高」的好酒回來。「性價比高」一詞當然是入行後才學到的新詞,剛開始時儍頭儍腦只懂稱謂好酒或劣酒,老前輩問︰「甚麼是好酒?」初出茅廬的我當然愣住了。

於是前輩娓娓道來︰「一瓶價值數萬元的名莊酒必然好過一瓶價值200元的,但不是人人都願意每餐飯都動用數千,甚至數萬元去飲一瓶葡萄酒,只要那瓶200元的酒,香味和口感都有一定水準的話,便會不乏捧場客,飲家會覺得那200元值回票價。」

啊!茅塞頓開,原來「性價比高」等於「抵飲」!

扯遠了,說回在歐洲走走趯趯的那段時間,尤其是在法國,發現任何餐廳幾乎七成的餐枱上,每位食客都擺放至少一杯或以上的葡萄酒,而紅酒或白酒的分布也很平均。法國人出了名是慢活型,午餐用三小時,晚餐甚至更長,簡直是家常便飯。席上由香檳、白酒、紅酒到餐後再多搭一杯干邑或甜酒,一點也不誇張。法國人這樣飲飲食食法,肥人數字竟以大比數落後美國的肥人數字,對我來說,簡直是心裏心裏有個謎,難解!

入行第一步當然是要入貨,膚淺的我還以為自己已做足功課,紅酒和白酒都按比例地入得很平均,不至於一半也有六紅四白分布,經營了半年不到已知道大鑊,紅酒跟白酒的銷情,就如美國肥人數字遠遠拋離法國肥人數字。千算萬算,原來算漏了香港人根本負擔不起一頓三小時的午餐……當然時間不是唯一令香港人飲紅酒多過白酒的原因,下星期再細究箇中因由。

(本欄逢周五刊登)

撰文: 安祖莉 資深酒業投資者、美酒佳餚追隨專家、慈善加品味生活達人。
欄名: 酒酒趯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