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時鐘的秘密

發佈時間: 2017/10/04

又是一年一度諾貝爾獎公布結果的時刻,先拔頭籌的是三位美國科學家,分別是Jeffrey Hall、Michael Rosbash與Michael Young,他們利用果蠅發現了體內控制生理時鐘的「晝夜節律」基因,擊敗熱門的基因剪輯技術。同一團隊在2013年獲得邵逸夫生命科學及醫學獎。

生理時鐘原本就是一門很大的學問,被稱為時間生物學,目的是研究生物體內與時間有關的周期性現象。這學問愈來愈重要,因為現代生活作息愈來愈違反生理時鐘,甚至頻繁的跨越時區。

以往,科學家猜測生物的生理周期是由大腦神經所控制,但很難解釋為何許多沒有腦部的生物,仍然具有相當規律的生理周期。生理時鐘基因的發現彌補了感官對時間的認知,就像體內隨身帶着手錶協調着身體狀況一樣。

生理時鐘基因控制了我們的情緒、荷爾蒙分泌及體溫等,例如早上的心跳會跳得較快,情況就像剛開動的引擎,隨着時間於中午穩定下來。

是次發現有助了解不少與晝夜協調有很大關係的疾病,如長時間輪班工作、阿茲海默症、抑鬱症、過動症甚至是心臟病發、肥胖及糖尿病等,對人類的健康有莫大的貢獻。

(本欄逢周三刊登)

撰文: 林嘉莉 愛貓、愛健康的藥界CEO
欄名: 人生嘉年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