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條‧牛脷酥‧鹹煎餅

發佈時間: 2017/07/13

油條‧牛脷酥‧鹹煎餅

標題原應是「綠不綠色油炸鬼」,但如果單指油條一項,似乎又對不起鹹煎餅及我至愛的牛脷酥,不如三大油器天王齊齊列席標題,以示公平。

香港工資超高,難找專司炸油器人員,不少連鎖店提供不外乎隔夜油炸鬼貨色,唔開胃!

過去香港粥粉麵店大門前砌麵開油鑊炸油器的風景,已在政府為保護行人安全以防滾油傷人的條例下遭到取締,一道以百年計的民間傳統特色從此在香港煙消雲散。

兩個星期內兩次南下馬來西亞,陪同兩組不同朋友先在檳城、怡保,繼而從檳城、怡保及吉隆坡吃不同優質品種的樹上熟榴槤,再到華人早在明朝落戶、娘惹文化發祥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定性為世界文化遺產的馬六甲。

自酒店外出信步閒逛,見街角一小小店舖的中門大開,內裏有一張長方大麵床,師傅將粉糰分組,按不同成品種類分別放入南乳、芝麻、砂糖等等,然後放入滾油鑊炸透,傳來久違了的香氣。

其實久未碰油器食品,高溫油炸物含致癌物質,我相信。再說,太油膩對腸胃、喉嚨都不妙,上火、便秘隨後而至。從健康角度來說,油炸食物當然不綠色。但從懷舊心情來說,油條、牛脷酥、鹹煎餅卻是心靈享受,精神上非常綠色。

撰文: 鄧達智 遊山玩水See The World
欄名: I S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