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股票市場又開始起動,恒生指數破了年內高位,有些姊妹又將目光轉到投資市場,但她們很多都是平日沒有留意股票,因此,很自然會想到投資基金。
「我到銀行查詢月供基金,他們都介紹一種好像是保險的基金計劃給我。究竟那些是保險還是基金投資呢?我只是想投資基金呀!」想不到姊妹Wendy也開始考慮投資了。
「那些應該是叫『投資相連壽險』的計劃,它雖然是以保單形式發出,但基本上是一種純粹基金投資計劃,當中沒有或者只有很少保險成分(所謂保險成分,可能只是當投資者身故時,萬一他的投資當時蝕了,保險公司也可以提供保本保障)。」我一聽便知道Wendy所指的是甚麼一回事。
應先了解再下決定
「那麼,這種『投資相連壽險』跟傳統基金投資,哪一種比較好?值得做嗎?」對於投資,姊妹們的思維總是跳過了解原理,而是想馬上知道投資的值博率。
「其實,這種計劃是基金零售化和普及化的一種大趨勢,因為它既可容許投資者每月只撥出一千幾百元便可以參與投資,而保險公司又為這個平台提供數以百計的基金選擇,當中包括不同風險程度的基金種類,又容許投資者免費轉換基金,這些都是這類計劃的特色!」我仍想Wendy深入了解後才下決定。
「就算我每月只投資一千元,都可以選擇好幾隻基金?」
「基本上是的,不過,如果每月投資的金額太少,而又買太多基金,似乎有點不切實際!」
管理費收取形式不同
「這類計劃跟傳統的基金投資,另一個分別是收費。傳統的基金買賣可能會透過銀行或其他代理進行,他們在每次買入時都會收取『首次認購費』作為佣金,大致上是投資額的2-4%,視乎金額多少或許有折扣;但投資相連壽險則沒有這個費用,這種計劃主要收取一個整體的管理費,當中已經包括我剛才說的基金轉換費和基金賣出時的贖回費,所以,收費結構是不同的!」
「另一個分別是,『投資相連壽險』會有自定的投資年期,投資者需要在開始時選定一個投資期,然後持之以恒地投資,以達到平均成本的效果。傳統的基金投資則沒有這個設定,所以,投資者買入基金之後,可以隨時賣出(我有些客戶將這種基金當股票一樣炒,其實成本是很高的),不會涉及任何提早贖回的收費!」這些都是很「硬」的資料,所以,Wendy開始聽到有點發呆了。
「妳也要注意,『投資相連壽險』雖然實際上是投資計劃,但會以保單形式發出,又會用投保人和保費等保險慣用的字眼!」
到底這類計劃是否適合Wendy呢?她應該怎樣考慮呢?下次再談。
tong_lydia223@yahoo.com.au
撰文:
唐德玲
作者從事理財策劃工作逾十年,並擁有認可財務策劃師資格。
欄名: 女人筆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