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我提過,住院醫療保險對投保人來說,其實是一種槓桿比率很高的理財產品,因為投保人可能只付三數千元保費一年(以40歲左右男士為例),但一次不幸住院,索償金額可能動輒幾萬元,甚至十幾萬元。
但從保險公司的角度,住院醫療相對於人壽、意外及危疾等保險,風險其實較高,因為如果「一個唔好彩」,某幾個客一年住幾次醫院,賠償額也可以很龐大。
保險公司要降低風險,其中一個方法就是做更多生意(這是或然率的道理),這樣就可以降低出現「逆選擇」的機會。(「逆選擇」是保險行業的術語,簡單來說,就是保險公司受保了一些容易索償的客戶。)
不過,保險公司還有另一個方法可以降低風險,就是減少索償的金額。姊妹們,不要誤會,我的意思不是說,保險公司透過拒絕客戶的索償而去減少賠償,而是實實在在地透過一些方法去減少賠償金額。
早幾日,我跟一位姊妹談到她媽媽剛做了一個白內障手術的經歷,令我想起保險公司近年就住院醫療賠償方面所做的改革和提升。
住院醫保有提升
「我媽媽上次做了一對眼的白內障手術,即是置換人工晶體,以改善視力。當時醫生告訴我,如果這個手術在他的診所進行,每隻眼收25,000元,但如果入院做,連同住院費在內,大約要四萬多元一隻眼!最後,我為了可以claim保險,所以還是選擇入院進行。」姊妹阿May告訴我這次的索償經歷。
「唉,其實這真的有點浪費醫療資源呢!」我說。
「對呀,我自己也認為,除了浪費不必要的住院租金和手術室費外,我媽媽還花了一整天時間在醫院(部分保險公司容許投保人只要留院超過某一個時限,例如六至八小時,而醫院又收了一天住房租金,也可以視為住院,即不需要住一晚)因為入院出院手續也搞了一兩小時。雖然最後該筆醫療費可以由保險公司賠償,但我也覺得太浪費了!」阿May也認同。
「妳知道嗎?現在個別保險公司有一些新安排,像白內障這類簡單手術,他們已容許客人在醫務所或者醫院的日間手術中心進行,然後當住院醫療來索償,一般來說,在門診進行的手術,費用會比住院便宜三至四成呢!」
「對呀,這種提升和改進實在是雙贏呢!我想問下,除了白內障手術外,還有那些普遍的手術可以在診所進行,而又接受住院索償呢?」
「據我記得,除了白內障之外,照胃鏡、腸鏡,去除息肉,割除扁桃腺,甚至男孩割包皮,又或者女性的乳房組織活體檢查術(Biopsy of Breast Tissue)等等,很多保險公司都接受門診進行。」
「我的住院醫療保險有包這種安排嗎?」
「妳可以向妳的保險顧問查詢一下!」我建議。
撰文:
唐德玲
作者從事理財策劃工作逾十年,並擁有認可財務策劃師資格。
欄名: 女人筆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