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我提到,由於醫療通脹嚴重,以及醫療科技先進,令到相關的開支大增,姊妹們要經常檢討自己的醫療保障是否足夠,否則,買了保險也可能賠不足!
細項全數賠償
其實,住院醫療保險本身是一項槓桿非常高的保險產品,正正是以小錢解決大錢問題的一種理財工具。試想,以一位40歲左右的男士為例,他買一份私家醫院大房的住院醫療保險,連同額外醫療保障在內,每年保費都不過3,000港元左右(每月200多元,只是一兩餐晚飯的價錢),但如果不幸入院,保險公司每宗症的賠償額動輒達數萬至十多萬元,所以,住院醫療保險其實是一項頗划算的理財工具。
「照妳所說,醫療保險的保障額要時常跟着醫療費用的升幅,恐防不夠賠,但到底有沒有一些一勞永逸,買了之後便無後顧之憂的醫療保險呢?」我覺得,Ellen對醫療保險也很有觸覺,竟然指出了醫療保險市場的趨勢和需求。
「目前市場上的住院醫療保險,最傳統是按大房、二等房及頭等房等級別來投保,而每個賠償細項都有上限,但最近幾年,個別保險公司已經推出了一些『全包』的醫療保險。雖然這種保險都是分細項賠償,但大部分細項的保障額都是全數賠償,而且也保障入院前的諮詢,以及出院後的覆診費用等等,所以,基本上不會出現不夠賠的情況。但當然,這些支出也必須是慣常和合理的!」
「哦,真的嗎?但保險公司的風險豈不是很大?」Ellen聽到有這類保險,也感到很興奮。
「那當然不是完全沒有限制,但一般的安排是每年有一個總賠償上限,又或者一生有一個賠償上限,但據我所知,大部分上限的金額都很高,動輒都達幾百萬,甚至上千萬,所以,買了這種保險,真的可以說是無後顧之憂了。」
醫保保費是日常開支
「這種保險當然好,但保費一定很貴了!」Ellen也是精明的消費者,當然會考慮到錢的問題。
「雖然保費確實比傳統的醫療保險為高,但我相信,一般的中產家庭也是負擔得起的,況且,很多保險公司都安排墊底費選擇給投保人,令到保費可以便宜一些!」
「墊底費選擇?是怎樣運作的?」
「即是說,如果妳選擇有墊底費版本的保障,則每宗或每年(視乎不同計劃的安排)的索償時,投保人要自付墊底費的金額,超出的部分才由保險公司賠償,這樣做的話,投保人所付的保費便可以低一點!」
「如果是這樣的話,也是可以考慮呢!」Ellen也認同這類保險的作用。
「對呀,其實,我們應該有一種概念,就是醫療保險的保費,根本就是我們日常開支的一種,當有病要住院時,實際要支付的醫療費用,相比起每年所付的保費,槓桿比率其實相當大。總之,看看自己的負擔能力,尋找適合自己的醫療保險吧!」
tong_lydia223@yahoo.com.au
撰文:
唐德玲
作者從事理財策劃工作逾十年,並擁有認可財務策劃師資格。
欄名: 女人筆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