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劑骨質疏鬆藥物

發佈時間: 2013/11/08

骨質疏鬆本身並沒徵狀,患者往往在出現椎骨變形、骨塌及骨折後,才感到疼痛及得悉患病。雖然骨塌及骨折可透過手術治療,但骨質疏鬆患者再次出現骨折的風險會較一般人高,因此骨質疏鬆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

要預防骨質疏鬆,我們應從小汲取足夠鈣質、維他命D,同時多做負重運動,有助提高骨質的儲備和密度。30歲後骨質流失的速度較造骨的快,及早注意保護骨骼,長遠或可延遲骨質疏鬆。

若然確診患上骨質疏鬆也毋須灰心,現時醫生可透過處方口服或針劑藥物,幫助患者減低骨質流失速度,讓骨骼新陳代謝保持平衡。口服藥物以雙磷酸鹽類藥物為主,但服用後半小時內不能躺臥、進食,或同時服用其他藥物,否則有機會引致食道炎等腸胃不適副作用。

近年醫學界研發出針劑藥物,當中可分為皮下及靜脈注射兩種,不但功效佳,更不會引起如口服藥物的腸胃不適情況。

每半年皮下注射一次,注射程序較靜脈注射簡單,有助增加患者的用藥依從性,研究顯示能有效減低骨折風險,副作用包括皮膚反應及肌肉疼痛。患者按指示用藥,有助控制骨質疏鬆。

撰文: 李建民 骨科專科醫生
欄名: 專科專論——骨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