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德玲
唐德玲

斷單再買須三思

發佈時間: 2014/02/21

上日提到,萬一自己的保險顧問跳槽,他又游說妳將原來保單「移植」到他新公司,必須留意兩種計劃的條款是否有出入,以及兩者的現金價值和紅利發放安排是否有差異,以至紅利滾存息率是否相同等!

Carol聽了我的解說,覺得所謂的保單「移植」,其實都不是真正「還原」原有的保單,所以又想到,倒不如取消原來的保單,重新買過!於是,我再替她分析取消保單重新買過的得失。

取消保單 或變相多付保費

「這個問題要分兩種情況來看,因個人保險可用有儲蓄和沒有儲蓄來分類(其中一種分類方法)。有儲蓄成分的保險計劃,一般都是平衡保費(level premium)的,換句話說,本來保費是每年按年紀上升而增加的,但保險公司就將每年該付的保費拉了一個平均數。因此,最初幾年妳其實是多付了保費。如果保單生效了幾年就取消,一來保單的現金價值不高,即是能夠取回的錢不多;二來是平白多付了保費,可謂雙重損失。再者,妳新買的保單又會以妳現在的年齡去計算保費,即是會比妳當日的保費高了一些!另外,更重要的是,如果是有保障成分的保險,也要考慮健康問題,萬一妳買了原來保單後有了病歷,重新買時便可能會有不保事項或額外附加費,俗稱加loading!」聽到我這樣說,Carol已經很惆悵了!

「嗯,那麼,沒有儲蓄成分的保險會好一點?」

「對呀,意外和住院醫療保險,一般都是沒有儲蓄成分的,也等於每年所交的保費,只是保障該年度的,下一年妳不交保費就沒有保障。換句話說,妳任何時間『斷保』,金錢上是沒有損失的。其中意外保險的影響更小,因為意外保險跟個人健康沒有太大關係,大部分情況下都可以買到。不過,住院醫療保險則跟健康有密切關係,萬一妳買了原來保單後出現過病歷,重新投保就可能會有不保事項,又或者要收附加費了!」聽完我的分析後,Carol似乎清晰了,而且還懂得總結。

斷保再買 預留一月等候期

「嗯,聽了妳這樣說,我想總結一下,看看我有沒有理解錯。如果是有儲蓄成分的保險,斷單再買可能會有金錢上和保障上的影響;而沒有儲蓄成分的保險,則只有保障上的影響!對嗎?」

「很好呀,妳已經掌握了重點」

「咦,從另一個角度看,如果是沒有儲蓄成分的保險,而我的健康又沒有問題,可以全面受保的話,斷保再買就沒有太大問題,對嗎?」

「完全正確,但仍需留意等候期的問題!」

「等候期?」

「對呀,一般住院醫療的保險,會有一個月等候期,如果妳要取消原來的保單再買,最好等新單生效了超過一個月才好取消原來的保單!」

「哦,明白的!如果我取消原有的保單,跟着原來的保險顧問,再買另一張保單,最大好處是他可以繼續服務我,是嗎?」

「是的!妳似乎已經完全明白『移植』保單,又或者取消原有保單,重新買單的得失,那麼妳有決定嗎?」

「雖然我明白了各種安排的得和失,但我仍然拿不定主意呢!」Carol說起來有點無奈!

tong_lydia223@yahoo.com.au

撰文: 唐德玲 作者從事理財策劃工作逾十年,並擁有認可財務策劃師資格。
欄名: 女人筆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