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媽」 不如為個「家」

發佈時間: 2014/06/19

何必「媽」 不如為個「家」

由法國藝術家Paulo Grangeon製作的1,600隻紙糊熊貓襲港,並於即日至21日期間舉行快閃巡迴展,分批游走於10個多景點。部分已公開的快閃景點包括尖沙咀鐘樓、維園及皇后像廣場等。上星期,熊貓軍團就「夜襲」深水埗明哥(陳灼明)的「北河燒臘飯店」,與明哥合照,齊齊宣揚惜食信息。

明哥愛心爆棚,宗旨是「幫到就幫」,燒臘店的三餸飯多年來只盛惠22元,是街坊眼中的「平民飯堂」。賣平餐之餘,明哥早於2008年已開始與社區組織推出「扶貧飯票」,更親力親為,到區內派飯予露宿者,而被傳媒廣泛報道。

做生意個個都諗賺到盡,而明哥就以助人為快樂之本,好人好事絕對值得表揚,遠道而來的熊貓軍團特意造訪,以示支持。事實上,在今時今日的香港,好人好事以及稱讚表揚都太少;社會上投訴、抱怨都太多。其實只要換個角度,多說讚美的說話,社會將會變得更和諧。

以本港的公共交通事業為例,每當港鐵出現班次誤點;巴士或小巴遲到飛站、脫勤、超速駕駛,乘客們第一件事固然是破口大罵,之後就是要記錄事發時間、車長姓名及地點,方便投訴跟進,「取回公道」。但班次準時到達、車長談吐有禮,沒有因意外或駕駛不當而被抄牌,你又會否予以稱讚?

今時的香港可算是投訴之都,人人都是百彈齋主,一有犯錯就投訴、投訴、投訴。車長、司機大哥不是聖人,即使幾專業,要長期保持零意外,並不是易事,做得到就要讚一讚,我們上班上學也不會完全不遲到吧?大家到便利店購物不時會儲印花,巴士、小巴公司是否也可考慮每個司機派本簿仔,讓乘客有渠道打分,遇上超速、駕駛態度欠佳時要給「黑豬仔」,當車長保持到100天沒有遲到、飛站是否也可以有獎呢?

多包容、少戾氣,多多築福香港。筆者與恒基在粉嶺軍地有塊「築福農田」,每星期日都有近百義工來幫手耕種,要多人手時便「吹雞」,例如今年初三開耕,找來了逾700人,除草一流,真正除到寸草不生。為甚麼恒基肯給我地去種有機菜?因為李兆基捐,今時他想花錢多過賺錢,所以搞了個名為「家園便利店」的連鎖超市,雜費舖租由李兆基的慈善基金支付,貨物便可以來貨成本價賣與有需要人士,給我耕地的條件是我要將農獲的四分之一交與「家園便利店」,其餘的農獲容許我賣,但我答應一定分毫不入自己袋,有賺就捐出來,做其他善事,也就是基於這個「為人」的理念,這幾百個義工才會經常來,曬、淋、抬、托、鋤。因為這個農場不是我的,不是恒基的,而是屬於有需要人士的。大家來做義工,不是為我,而是為有需要的港人,這才叫做有個「家」的感覺。

為家人,要考慮周到;為家人要做的事,也不需要是甚麼大事,點點小事也是家事。近日因為早返工,在巴士上就見過不少好人好事。雖然大家互不相識,但每個站上車的都是那班人,大家會講句早晨。其中有位視障老人,大家都會預留個上落方便位與他。我們一般是到站下車才會企起身,但有位小姐在到站之前一個站就站起身,因為該站有不少老人、學生上車,她寧可站一個站,也讓其他人坐多個站,這比起見到你才讓位,又是多了份照顧「家人」的心思。

不要講港人無情、冷漠,援手、熱心仍是多的是,只不過近年港人慣了惡言「媽、媽、媽」,實在侮辱了阿「媽」這個字。今天起,大家溫柔地叫阿「媽」,好嗎?

撰文: 石老師工作室 敢批評,提意見;求共融,齊築福。
欄名: 為理發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