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顫冠心病夾擊 易致嚴重中風

發佈時間: 2017/03/10

房顫冠心病夾擊 易致嚴重中風

港大一項最新研究顯示,3成心房顫動(房顫)患者同時患上冠心病,3年後本身無冠心病患者也確診。醫學界指若同時患上兩病,基於手術及治療因素,承受雙重出血風險大增,引發可致命的嚴重中風。幸外國一項最新研究發現,有方法可明顯降低相關風險,瑪麗醫院正試行此方法。

香港心臟專科學院院長李樹堅醫生指,當血液中的脂質凝聚在冠狀動脈血管內,會變成動脈粥樣硬化,令血管收窄,引致心臟肌肉缺氧,導致冠心病。

常見以通波仔手術治療冠心病,患者在手術後的首年內,必須服用兩種抗小板藥物預防支架栓塞,但會增加出血風險。

藥物影響 恐「雙重出血」

由於不少「通波仔」患者同時也患有房顫,因兩者的風險因素非常相似,例如年紀老化及「三高」(高血脂、高血壓、高血糖)。港大最新研究指出,港島西9,727名房顫患者中,平均年齡約76歲,當中有2,201人同時為冠心病患者;而在其餘的7,526人中,亦有987人於3年後確診患上冠心病,發病率為13.1%,比每年發病率約3.2%為高。

香港心臟專科學院院士奚小嫻醫生表示,房顫患者本身須服用薄血藥如華法林,會輕易受到食物及其他藥物影響,有可能導致腦出血,即中風,「換而言之,如患者同時接受過『通波仔』,而又正服用薄血藥及抗血小板藥,便須承受『雙重出血風險』。」

近日,外國一項有關大型研究終於面世,包括2,000名患有陣發性、持續性或永久性非瓣膜病房顫的患者,並在通波仔後放置支架,研究人員將患者分成3組,分別以新型抗凝血藥物利伐沙班及單一抗血小板藥物、利伐沙班及雙重抗血小板藥物、華法林及雙抗血小板治療,比作出比較,結果發現第一組別的出血情況最少。

欄名: Healthy 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