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4年即將結束前,前政務司司長許仕仁和新地高層涉貪案終於審結。正如我在《經濟通》另一專欄指出,我們作為財務策劃師,聽着這宗案件的審訊過程時,心裏面總覺得很不是味道,也有太多問號了。
「為甚麼一位初出道時曾任廉政公署社區關係處助理處長,宣傳反貪工作的政府官員,最終會因為貪污而成為階下囚?
為甚麼一位曾經出任積金局行政總監,宣揚未雨綢繆,要為自己退休做好準備的高級行政人員,竟然會從來不為退休作準備,有十個樽但得七個蓋,結果負債纍纍,最後甚至要破產收場?
為甚麼這個時代會揀選了這位的政務司司長?為甚麼這個時代會揀選了這位積金局的行政總監呢?
勿忽視個人理財惡習
為甚麼一位向養女灌輸不要太物質的叔叔,竟然會是一個經常到五星級酒店西餐廳花3萬多元吃一頓飯;用4至5萬元買一隻名錶;每月花數萬元買紅蘿蔔、乾草飼料予他擁有的馬匹;花逾10萬元到日本旅行,甚至豪花30萬飛到外國聽歌劇的大花筒呢?天下間最諷刺之事,莫過於此了!」以上是我在該文章的部分節錄。
我想在這裏補充一點,許仕仁當官時曾經出任財經事務局局長,也算是政府財政的其中一位大管家,應該完全明白政府奉行的「審慎理財,量入為出」理財原則。但結果,他個人展示來的,卻完全是良好理財習慣的反面教材,實在令人欷歔!
不過,姊妹們,我做人比較樂觀,我會用正面角度去看這宗案件,因此,我會說,正正因為許仕仁的理財惡習,才導致他今日所謂「衰收尾」和「臨老唔過得世」的慘況,真的咎由自取。其實,許仕仁這宗案是一次很好的反面理財示範!
但除許仕仁的「理財示範」外,他和他太太也展示一次很好的「夫妻理財」示範。當日許仕仁太太羅美美在許被定罪,羈押在荔枝角收押所等候宣判的翌日早上,率先探望許仕仁,為他帶來日用品。
我身為女性,覺得許太也算有情有義了,因為丈夫除了是個大花筒之外,也曾經對自己不忠,但在大難臨頭時,也沒有各自飛。
她向記者承認,丈夫確實是個「大花筒」,愛花錢買東西,但品性難移,明白怎樣勸也聽不入耳,索性少點囉唆。她更借記者的筆向一眾姊妹告誡。
「我喺呢度都順便忠告夫婦,未結婚又好、結咗婚都好,有時你唔知道將來福禍係點,女士精啲就keep住自己啲錢。」
夫婦結婚後,因為要共同建立一個家,所以會有一些共同支出,所以,大家需要一個聯名戶口。如果雙方都有收入,我認為可以按收入比例,各自注入資金,但如果只有一方有收入,那當然只能由該一方注入資金了。
夫妻保持各自理財空間
但同一時間,兩人也需要有一些「理財空間」,以滿足各自的興趣或嗜好。所以,在聯名戶口之餘,大家也應該保留一個個人戶口。個人戶口的錢,主要當然是來自各自收入的餘額。同樣地,如果其中一方沒有收入,就應該靠另一方額外補貼,又或者靠自己「省吃儉用」來累積了。
許仕仁在這宗案件審訊期間已經被東亞銀行入稟,申請他破產,但正因為他們夫婦的財政獨立,所以,丈夫破產也不致太影響許太的生活。不過,有一點也是值得姊妹們注意的,如果有人突然間送妳一大筆錢,又或者價值連城的厚禮,妳也別太高興,至少不要馬上花掉它。
因為像許仕仁這案例,如果破產管理署有理由相信,許仕仁在自己已經資不抵債時,將大量金錢餽贈給另一位女士(破產前五年),該位女士有可能被要求歸還該筆款項呢!
tong_lydia223@yahoo.com.au
撰文:
唐德玲
作者從事理財策劃工作逾十年,並擁有認可財務策劃師資格。
欄名: 女人筆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