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老餅家

發佈時間: 2014/08/20

香港人不是看氣候,看天色認知季節轉移;而是食品,不同季節傳統食祭。端午節吃糭子;中秋節吃月餅;農曆新年吃年糕、煎堆、油角、糖果……老日子還有:清明節吃茶果、清明仔;過了冬至炒米餅。西化香港:情人節配朱古力;復活節配復活蛋;聖誕節少不了糕點糖果。

隨特色食物,色、香、味、包裝提醒歲月轉移。

盂蘭節剛過,中秋月餅比它更早推出,還有廿天過節,那月餅攻勢鋪天蓋地,呈白熱化!

嘴饞的我,邊打稿,眼尾瞄準人家送來的月餅,最後決定;放棄晚飯,吃本年第一口雙黃白蓮蓉月餅……最後消化了一整個,滿足飛飛!

1943年,71年前,謝氏家族在元朗大馬路開辦「大同餅家」,供應當年新界魚米重鎮士農工商婚嫁龍鳳餅、月光餅、雞蛋糕、老婆餅、合桃酥、皮蛋酥、紅、白、黃綾酥等禮餅,之外還有平常零食芝麻餅、嚤囉餅、雞仔餅,馬仔等。

當年月餅包裝哪有今天架勢?(今天內地月餅包裝之華麗簡直矯枉過正!)那些年的月餅並非一盒,而是一筒;以紙包成四個圓柱體的一筒月餅,沒防腐劑、色素,全天然材料(2014年萬里出版《元朗食事好時光》有詳細介紹)。

今天香港月餅老祖其中三家:大榮華、恆香及大同,各具特色,都是元朗道地,新界之光。然而大同更抱擁老元朗、老香港老餅風味,吸引好大一伙鋼鐵粉絲在新世代,仍然不離不棄!

(本欄逢周三至五刊登)

撰文: 鄧達智 遊山玩水See The World
欄名: I S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