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友邦保險向幾百位醫生發信,提醒他們就一些簡單手術,除非是有「醫療所需」(Medically Necessary),否則應盡量建議病人在門診進行簡單手術一事,仍是我朋友圈最關心的話題之一。
姊妹們,我已就這話題作了詳盡探討(見上周三和五的文章),相信大家應很清晰。作為一個總結,其實整件事牽涉一個關鍵,那就是保險公司改變了住院醫療保險的賠償政策。
所謂住院醫療保險,顧名思義,投保人當然要住醫院才有得賠,因此,大家都可能聽過,過去有些投保人確實因為要Claim保險,才入醫院去造一些簡單手術。上星期的電台「烽煙」節目,就有聽眾打去電台表達心聲︰「唔係我想住院㗎,但如果唔住院,我Claim唔到保險呀!」
過去的周末,我跟姊妹Rebecca也談到這問題,她對保險公司有一些建議,值得跟大家分享。
入侵性檢查也屬於手術
「其實,我完全贊成一些簡單手術應在日間的門診中心造,因為這樣可省卻很多醫療資源,讓真正有需要的病人可更容易入住私家醫院。但我不太明白,既然現在保險公司開宗明義鼓勵腸鏡、胃鏡這兩項檢查在門診造,為甚麼不接受其他診斷式檢查也在門診造,而一定要入院才可Claim呢?」原來Rebecca去年有一次經驗,是她丈夫因胸痛,所以醫生建議要做跑步心電圖、超聲波和心臟造影等的檢查,以斷定是否心血管是否有問題。但她的保險顧問告訴她,這類檢查如果要Claim保險,仍需入院做,只要在醫院逗留超過六小時,而醫院又收了一日房租錢便可以Claim。結果她的丈夫就是這樣無聊地在醫院逗留了6-7個鐘。
「我知道確實有這種情況!但我想交代一下,所謂腸鏡和胃鏡,在保險公司的角度,這也是屬於手術的一種,因為這是『入侵性檢查』(前者要從肛門,後者要從口伸一條喉管進入腸和胃,去探測是否有瘜肉或其他情況,醫學上稱為內窺鏡檢查)。過去醫療技術不太先進時,根本大家不會無端端去做的,因為也有一定風險,做的過程也可能令病人感到不適。但今時今日,由於麻醉和醫療技術改善了,腸鏡和胃鏡等的內窺鏡檢查,已可以安全和舒適地在門診進行了。」
「正是呀!醫療技術不斷進步,很多診斷式檢查都可在門診做,就算門診設備不足,一定要入院做,我認為保險公司也應彈性處理,容許當門診方式來處理賠償,即是不一定要客人逗留六小時或以上,又要醫院收房租錢才賠,這樣同樣可省回很多醫療資源呀!」
「有道理!其實,自願醫保的諮詢文件中,也有提到住院醫療保險中,有些先進的診斷式檢查,原則上應該由保險公司承保,只是擔心會被濫用,所以,就着一些容易遭誤用或濫用的醫療服務,例如CT Scan(電腦斷層掃描)、MRI(磁力共振),以及PET Scan(正電子放射斷層掃描)等,可能會設立固定的分擔限制,並建議三成費用由受保人自行負擔,但諮詢文件沒有指定,這些檢查是否需要入院做才可以Claim!」
技術進步可節省資源
「那當然是靈活一點好,無論入院或在門診做都可Claim就最好!其實,保險公司是除笨有精的,如投保人可這樣做,也可盡早發現一些重病,最終可能會Claim少啲,現在政府都鼓勵年紀大的人士去做腸鏡檢查,正因為如果能夠定期做這類檢查,可有效防範腸癌和胃癌的發生,即是保險公司可省卻更大筆的賠償呀!」
「嘩,妳對保險的了解,比一般人都要深呢,妳有沒有考慮過做保險這一行呀?」我半開玩笑地向Rebecca提議。
「千祈咪搞我,我講就天下無敵,做就有心無力的!」Rebecca邊說邊大笑!
(本欄逢周一、三、五刊登)
tong_lydia223@yahoo.com.au
撰文:
唐德玲
作者從事理財策劃工作逾十年,並擁有認可財務策劃師資格。
欄名: 女人筆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