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大簋與盆菜有別

發佈時間: 2017/02/16

九大簋與盆菜有別

千祈咪介意,大吉利市,盆菜起源實與祭祖拜山有關。不單香港新界圍村,內地偏遠及少數民族地區也有吃盆菜習俗,雖然煮法不一樣,但原意同出一轍,想是中原古風一直流傳至今,不過受城市化影響,都市人遺忘了,只能在老鄉村、循古例的少數民族聚居地繼續。

事緣年前邀請一位湖南土家族朋友來我們家宗祠,參加由「屏山傳統盆菜」聯哥掌廚盆菜宴(近年喜慶事大多以一盆加九砵的格式奉客),事後對我說:「土家族人每年上山祭祀祖先,都會帶同豬肉、酒,拜過墓地,在祖先墳墓附近就地煮弄,然後家人、族人圍坐在祖先墓前飲酒吃肉……」

聽後大喜,趕忙回答:「我們春秋二祭,要拜的祖先有幾十處,一些太公循老例要求不分豬肉,須在墳前煮肉,以木盆承載,以人數平均分配,就地共吃,我們叫『吃山頭』。」

我前往粵北連南彝族村落、貴州苗寨所見亦是這樣,由此相信這大盆菜肉食制實為中國古風,叫法不同,純為慎思追遠而設。墳地在山區,盆碗難搬運,將所有食材分層次煮弄,置木盆(現用銻盆),人人筷子一雙,方便就地吃。

從拜山的簡樸盆菜,回到村中,相同煮法、味道,將食材加碼和優化,即成祠堂內大時大節吃用,材料豐富的盆菜。不過,經濟條件較佳的家族,或嫌大盆盆菜稍粗魯,會訂九大簋或九碗宴客。

(本欄逢周三至五刊登)

撰文: 鄧達智 遊山玩水See The World
欄名: I S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