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到未來的悲哀

發佈時間: 2017/02/10

農曆年長假期後的首個開學日,先後發生16歲男生及13歲女生墮樓身亡,立法會議員楊岳橋在其社交網站上貼文,指新年期間收到一名中三學生的電郵,表示童年生活並不快樂,學業壓力十分龐大,看不到未來,每天反覆在做無盡的練習功課報告,但卻不明白學習的意義。香港的教育制度究竟出了甚麼問題,令學生如此絕望、如此悲哀?

自2015年9月新學年,已經有51人因學業壓力而輕生,有些人慨嘆,或許這是他們最後的呼叫。香港的繁忙兒童補充練習無間做,每天可能連聯合國建議的至少一小時自由遊戲時間都沒有,「童年回憶」不應該是充滿遊玩的畫面,以及幸福無憂的笑臉嗎?

另一邊廂,在美國的低收入地區,兒童一樣有類似的問題,他們不需要操練TSA,但卻沒有安全合適的地方讓他們玩耍。這個現象一直不被社會關注,但美國的達雷爾卻認為這個問題直接影響下一代的健康發展,實際上是非常迫切,於是他用了25,000美元,於1996年成立了非牟利機構卡砰(KaBOOM!),在低收入社區興建了第一個遊樂場,以維護兒童遊玩的權利,同時透過整合資源和聯繫社區來改善貧窮社區的經濟和民生。

(本欄逢周五刊登)

etnet社企廊:http://seg.etnet.com.hk/

撰文: 社企廊
欄名: 社企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