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最初當電影幕後工作,到有機會走到幕前演出,再到執導短片,然後合導長片《戀人絮語》,曾國祥一直為着實踐他的導演夢而努力。他獨自執導的首部長片《七月與安生》,獲最佳導演、最佳女主角等七項金馬獎提名。事實上,電影結尾幾個峰迴路轉的情節,完全表現出曾國祥當導演的實力。
原來,在《戀人絮語》之後,陳可辛一直想跟曾國祥合作,二人花了四至五年時間尋找合適的劇本,直到遇上《七月與安生》這個故事。曾國祥直言第一次看完小說,已喜歡上七月與安生這兩個角色。「我很羨慕七月和安生,她們可以在世上找到對方,是很難得的一件事。那是超越了一般的友情,它不是情人,但比情人更加親密。」
用同理心說故事
《七月與安生》是安妮寶貝於2000年發布的短篇小說,原著只有21頁,電影版在結構、情節甚至結局上,也作出了極大的改動。「你可以說我孤陋寡聞,我最初不知道這小說的影響力那麼大。我拍到一半的時候,發現我的微博上,有很多原著的書迷留言說:『你小心些,不要毀了我的青春呀!』我才發現原來這小說陪伴着很多80後少女成長,說中了很多她們成長中的痛,她們一直視這小說為經典,我那時才開始感到壓力。」
雖然曾國祥是一位男性導演,卻拍出了故事中兩個女生之間那份細膩動人的微妙感情。「做導演要有很強的同理心,如果你不能投入劇本的角色,你很難把電影拍好。我能夠愛上這兩個角色,她們在每一個時刻做的決定,就算是錯,我都能夠理解她們。」他更表示這跟自己的成長有關:「我自小跟着媽媽和婆婆長大,她們永遠都有一大班姊妹。我從小到大都覺得女性很複雜,她們可以有很多細微的東西,很多關係上的變化,這是很有趣的。」
一股蠻勁地愛
十多年來,曾國祥揹着父親曾志偉的名字,游走於幕前幕後,但他的努力成就了今天的小成果。「當演員是一個意外,因為我是曾志偉的兒子,別人覺得找志偉的兒子來演戲,有個話題,多個gimmick。後來,愈覺得演戲是一門很高深的學問,也令我對演戲愈來愈有興趣。」
但其實,曾國祥自小的目標是當導演。「十多歲的時候,我很幼稚地好想當導演,而又很幼稚地,一股蠻勁向着那目標進發。到了今天,我很慶幸、也很感恩,要多謝一直以來合作過的演員、導演、製作人給我機會。我很開心,也很幸福,到今時今日,我還在做一樣我自己很熱愛的事情。」曾國祥坦言,從前自己愛鑽牛角尖,很執着;這次反而學會了放手,更加懂得聽取別人的意見,也就是說,比從前都成熟了。
撰文:張靛瞳
攝影:林良明
編輯:陳禮恒
設計:K
欄名: 人物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