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德江在論壇上說「一帶一路」可以為香港帶來機遇。港人即使覺得「一帶一路」多遙遠而陌生、事不關己,甚至不中聽,但為了替自己或下一代製造更多發展機會,大家實應客觀地,好好了解一下箇中玄機。
張德江已指出了香港有優勢可配合「一帶一路」的國策,今時關鍵只在於港人是否願意及如何把握機遇,而「願意」在於「不抗拒」,無論投資或受僱、本地或境外,都「不抗拒」從事相關業務。
百多年前,香港開埠之初,港人對渣甸(今稱「怡和」)這類英資公司的洋商、大班,礙於種族的關係,都會有一定成見,也不見得有好感,百年過去,時至今日,太古集團旗下職位卻已變成不少人的dream job(夢想工作)。
百年太遙遠?20至30年前,一般港人並不覺得,到內地工作會有甚麼前途,待遇中更有「痛苦津貼」(hardship allowance),這正如今時大家較難想像,有朝一日會到「一帶一路」沿綫國家,如中亞的哈薩克工作一樣。
多年前已有人提出「地球是平的」,「地球村」的就業職位已不再局限於某個國家或地區,但有些人就是不願面對現實,接受這個全球經濟發展的大趨勢。
有人質疑「一帶一路」的經貿關係非朝夕可以建立,這是事實,故港府其中一項政策是擬增加「特定地區獎學金」的名額,吸引「一帶一路」沿綫地區的青少年來港留學,只要這些「百中選一」的年輕尖子曾在港留學,就會加深對港的認識,甚至好感,學成回國,就不難增加與港合作的機會。
個別港人送子女留學,不也有「移民外國」的因素計算在內?不過,有些人就批評這獎學金只惠及外國學生,卻未能看到它對港長遠所發揮的作用。
有時,利人才可利己,若凡事都要有港人的份兒,以港人優先,只求利己,在今時講協同、雙贏的時勢中,並不明智。
日本神戶也透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計劃,招攬外國人到當地留學、進行學術文化交流,加深認識,促進互相溝通,間接建立關係,這都是這類政策的真正效益。
不少人為先人墓葬而嚴選風水地,也不外希望惠澤子孫;曾幾何時,大家也以為內地人一定要到香港發展才有「錢」途;風水輪流轉,「一帶一路」確可為很多人製造更多發展的機會,即使不是你/我/他/她,但卻可能是大家的下一代或再下一代,香港正是要帶動以此帶動經濟發展,同時廣拓就業門路。
(本欄逢周一至五刊登)
撰文:
石老師工作室
敢批評,提意見;求共融,齊築福。
欄名: 為理發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