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活雞的日子

發佈時間: 2016/06/17

沒有活雞的日子

端午節前忽驗出H乜N乜病毒,馬上引起一陣小小躁動,擔心過節沒有活雞可吃,說得誇張一點,有種惶惶不可終日的感覺。

這實在是一種福氣。平民百姓,不愁溫飽,有雞可吃之餘,還講究要吃活雞,即劏即食,沒有活雞吃已經叫苦,豈非幸福!

童年時雞是上菜,那時的雞真好吃(都是走地雞,養九個月)。那時沒有冰鮮雞、雪藏雞,連「農場雞」也沒有。60年代中以後初嘗密集飼養的農場雞,覺得不單肉質霉,更有很濃郁的奶粉味,完全不能下嚥。現在農場雞的飼料有所改進,沒有以前那麼難吃,但仍然是雞味淡薄。

冰鮮也有好吃的雞

雞在非常擠迫的棚架內層疊式餵飼,毫無活動,成長快捷,為了防病要加入各種藥物。這種雞肯定不好吃,也無益;遇上沒良心的商人,濫用激素,更會傷身。

雞好吃不好吃,跟是不是活殺沒有太大關係。法國的雞很出名,全是冰鮮的,法國的市場,甚至歐洲的市場--不是超級市場,而是賣鮮肉鮮魚的濕貨市場,都沒有活雞,但是仍有好吃的雞。

香港街市無活雞應該也不會是很長遠的事,我們應該更重視怎樣令冰鮮雞更好吃,怎樣養出更好味道又吃得放心的雞。

不想為某國宣傳,朋友最近以郵購方式買入一隻冰鮮雞,據稱是走地,用泉水飼養的,淨肉三斤幾重,售價不到三百元,專人送上門。我們以姑且一試的心態,雞胸切出留後用,雞髀切片來用雲耳、勝瓜炒,其餘則斬碎用荷葉、冬菇、薑、蔥、雲腿蒸,調味跟平常一樣,想不到肉質鮮甜爽口,令人喜出望外,真覺得勝過不少活雞。

只要運輸途中保持穩定的適當溫度,現在的冰鮮技術可以把魚、肉的鮮味保持多天,所以我們在香港可以吃到很鮮美的大西洋海產,包括釣口魚。

至於有人說冰鮮雞沒有頭、爪,不好用來拜神,其實一切事在人為,冰鮮全雞也沒有技術困難,而且,誰說拜神一定要全雞呢?從前拜神要全牛全羊全豬,現在不都變成一塊豬肉或燒肉就算數呢!

(本欄逢周五刊登)

撰文: 劉致新 權威的紅酒評論家、著名品酒家及美食家、《酒經月刊》總編輯,喜歡飲食和學習古老飲食文化。
欄名: 醉飽高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