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旨聲明,我不是追星族。我比較懶,也許應該說很懶才對,所以,我不追星--包括不會去追虛幻的小精靈。我不反對別人追星,人各有志,只希望玩遊戲的人要注意自己和別人的安全。天下最舒適的工作,當然是閣下的工作,其次是旅遊記者,第三也許算是飲食記者,第四勉強可以掹車邊的是葡萄酒記者。
飲食記者天生有食神
旅遊記者飛必是頭等,起碼商務,住必是五星級酒店套房,更有酒店勞斯萊斯接送,到酒店後又有總經理在門口恭迎,從前據說是任飲任食,餐餐可以點最昂貴葡萄酒。飲食名記者當然不得了,雖然他們十之八九都很低調,而且努力隱藏自己的身份,但世上沒有秘密,名飲食記者去到哪裏自然有彩雲籠罩,而且他們天生有「食神」--不然成不了飲食記者,總是很容易便吃到佳餚。20年前在《經濟日報》學人寫飲食一段時間,那時正是我「食神」星當旺之時,即使在街頭小攤子,也可以隨意吃到很好的食物。
有人覺得飲食版寫得那麼好吃的東西,自己去到卻完全不是味兒。有三個原因:第一,是店家當日專門賣大包,把吉品鮑當鮮鮑賣,記者焉能不讚好(當然,好記者應該分辨得出,不會讚)!第二,是餐廳的水準不穩定;第三,是閣下當時自己「食神」不到,那就不關餐廳的事。
「適口者珍」,自己吃得開心就是有「食神」了,君不見當年眾多人物吃花旗donuts而洋洋自得,可惜對於我來說,實不如香港的鹹煎餅。我吃donut而眼淚在心裏流,朋友吃donut卻認為「食神」駕到,那就只好說「食神」是很多方面的,並沒有是非對錯,真是比情人眼裏出西施的「西施」還要多變化。
人人食神定位不同
今天有外國老前輩來港,指名要吃某名店的點心,我們當然奉陪,前輩吃得暢快極了,陪同的好友也是食家,卻吃得嘴�𠴕�𠴕,說該店點心愈來愈差了……
我笑得很開心。朋友問為甚麼,我說這就證明每人的「食神」定位都不同。如果客人都不懂得吃,則即使食物水準低,大家仍然吃得開心,天天爆滿,閣下又怎樣說服老闆或廚師,要求他們提高水準?他們會很有禮貌地對你說,我們客人太多,應接不暇,閣下吃不慣,不如另找其他去處?
(本欄逢周五刊登)
撰文:
劉致新
權威的紅酒評論家、著名品酒家及美食家、《酒經月刊》總編輯,喜歡飲食和學習古老飲食文化。
欄名: 醉飽高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