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得好的小說,常讓人信以為真,最出名的是滿清八旗將領把《三國演義》當兵法看。現在也有不少人以為郭靖、黃蓉是真有其人的,近日看飲食文章,發現可能有作者把《水滸傳》當作是宋朝文化史料來看。
《水滸傳》是講北宋末南宋初的故事,奸臣當道,英雄好漢逼上梁山,後來又受朝廷招安,成為朝廷的軍隊南征北討。這樣的小說是不可能在宋朝出現的,一定在南宋也滅亡之後才有人敢動這個題目。現在傳說的《水滸傳》作者施耐庵,是元末明初的人,雖然已隔了兩代,據傳朱元璋看過《水滸傳》之後,仍覺作者有謀反之心,派人把施耐庵抓起來,囚禁了一年多。
宋朝禁止殺牛食肉
這些史料有待考證,我覺得值得研究的是,《水滸傳》中很多吃牛肉的描述,但事實上宋朝是禁止民間殺牛食肉的,只有病牛死牛可以報知官府,然後才剝皮取肉。
當然,有人會提出,宋朝可能立法而不執行,殺牛食肉禁而不止,正如從前港英統治時,禁止吃狗肉,但仍然有不少人私吃狗肉。不過,私殺一條狗容易,殺牛卻不是那麼簡單,牛那麼大,又嚴禁宰殺,官府應該有紀錄,也有人監視。包公有一宗「牛舌案」,就反映了如果你在家殺牛,鄰居可能會去舉報的。這是見諸正史的記載,並非電視劇。宋朝以羊肉為貴,但牛肉也不普遍,不是隨便走到酒樓飯店就有幾斤牛肉可以大快朵頤的。元末明初就有可能了!元朝蒙古人喜吃牛肉,元朝太醫忽思慧的《飲膳正要》,獸肉以牛肉排第一,羊肉排第二,可見那時牛肉很重要。
平民筵席少用牛肉
反過來說,對北宋飲食記載很詳細的《東京夢華錄》(孟元老著),裏面記載了數百種食品,提到牛肉的絕無僅有(還有待仔細查考)。丞相蘇頌任省判時,負責主持剝馬,剝後人們爭奪死馬肉,不要駝牛肉,原因是馬肉放入泥土中,翌日取出便如鮮肉,臘製後味比獐鹿-獐和鹿是當時最名貴的臘肉。由於中國一直沒有大牧場養牛供食肉,牛肉只有天子大祭時用一頭活牛來作牲口,稱為「太牢」,沒有活牛就稱為「少牢」,平民百姓筵席是不用牛肉的。到了滿清,也少吃牛肉,還流傳下來的《滿漢全席》菜單也幾乎找不到牛肉。
現在我們吃的牛肉,是專門用來供食用的,講究的吃騸了的小公牛,肉質肥美,絕非老牛、病牛。不過,正式筵席仍然少用牛肉。
(本欄逢周五刊登)
撰文:
劉致新
權威的紅酒評論家、著名品酒家及美食家、《酒經月刊》總編輯,喜歡飲食和學習古老飲食文化。
欄名: 醉飽高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