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德玲
唐德玲

通脹回落 iBond預期回報減

發佈時間: 2016/02/29

上次提到iBond是一種非常穩健的投資工具,最適合退休人士作定息收入的一個來源。只可惜,過去發行的5批iBond,每次的年期都只有3年,每次的發行量都只有100億元,每人最多也只可分到3手,除非在二手市場再買,但回報已不一樣!

退休收息 穩健投資工具

不錯,只有3萬大元!從退休收息角度看,這3萬元真是少得可憐,完全達不到定息收入的效果,因此,我建議政府應考慮推出年期長一點的iBond。畢竟iBond已推出了5年,也愈來愈受歡迎。去年發行的一批iBond,更有近60萬人申請,創歷來最高的認購紀錄。

一般來說,債券的息率會跟年期有正向的關係,即是說,如債券的年期較長,息率也相應高一點,因此,我希望iBond的保證息率也可提高。另外,我也建議政府加大iBond的發行量,讓有需要人士可認購到更多,這才可滿足未來退休人士的需要。

過去推出的iBond,保證息率是1厘,在今次財政預算中提出的銀色債券,即所謂的長者iBond,保證息率提高至2厘,這確實是不錯的安排,至少可以讓退休人士得到較合理回報的定息投資工具。

但我認為,如一般的iBond保證息率能提高至2厘,長者iBond的保證息率可提高至3厘就最好,它必定會成為退休一族「追逐」的定息工具。

提高利率 銀色債券更吸引

所謂的iBond,英文本身是Inflation-linked Retail Bond,即中文常說的通脹掛鈎債券,它是一種浮息債券(每半年派息一次),實際派息視乎同期的通脹率,確保債券的回報不被通脹蠶食。

過去幾年,由於香港的通脹率也算高(大幅高於1厘的保證水平),間接提高了iBond的實際回報。我整理了一下過去幾批iBond的派息情況。

至於發行情況,iBond 1(04208)於2014年到期,已經全數贖回。至於iBond 2(04214)也於2015年到了期,並且全數贖回。iBond 3(04218)將於2016年年中到期,尚有1期派息。iBond 4(04222)則於2017年年中到期,尚有3期派息。至於iBond 5(04228)於2018年8月到期,尚有5次派息(所有派息資料請見附表)。

根據財爺曾俊華在財政預算案的數字,2015年香港的基本通脹率只有2.5%(整體通脹率是3%,扣除政府的一次性紓困措施後的數字為基本通脹率),已連續4年回落。由於進口價格偏軟,本地成本壓力溫和,預計2016年的基本通脹率會進一步回落至2%。

經濟偏軟 物價料壓力大減

即是說,今個財政年度推出的iBond,有可能是歷來回報最低的一批iBond,甚至有機會觸及最低的保證息率(至少推出首年),因此,我希望政府也可以考慮調高保證的利率水平,因為如果只得1厘的利息,其實對於靠「食息」渡日的退休人士,是無補於事的。

tong_lydia223@yahoo.com.au

撰文: 唐德玲 作者從事理財策劃工作逾十年,並擁有認可財務策劃師資格。
欄名: 女人筆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