鰂魚涌和九龍吊片

發佈時間: 2016/01/25

鰂魚涌和九龍吊片

朋友相約去石塘咀吃煲仔飯,這家小店出奇的清潔,令人好生舒服。老闆看見我們取出自攜的紅酒,和顏悅色說慢慢飲,不用急。這餐煲仔飯中規中矩,令人印象最深的反而是幾款小菜,梅菜蒸鯇魚、魷魚蒸肉餅、臘味大四喜(雙腸、臘肉、油鴨)。很久沒吃過這麼香氣馥郁的魷魚蒸肉餅,更難得是淡口而多汁,魷魚又嫩滑。

香港以前是魷魚的優良產地,九龍吊片是最高級魷魚的代名詞。相信香港島北角到九龍灣一帶盛產魷魚,所以才有鰂魚涌這個地名。很多人以為鰂魚涌有鯽魚,其實鰂魚是魷魚、墨魚,通稱是烏賊--能噴墨來逃避敵人的軟體動物。

因為城市發展、污染和過度撈捕,香港這個優良漁港已沒有多少海產,從前有塔門鮑魚,還有很多石斑、龍蝦……幾十年前,每到秋天在西環釣鱸魚,常聽聞有十幾斤的大魚上釣。

香港水域盛產魷魚

前幾年內地推行休漁期之初,七、八月間,有大量魷魚、墨魚湧入海港而成為新聞,可見香港水域真的很適合魷魚生長。不知他日可否重現九龍吊片。

吊片就是乾的小魷魚,切開用竹撑平掛起來曬乾。大的魷魚稱為土魷,最大的我們戲稱之為「屐皮」--穿過屐的人自當明白甚麼是屐皮--現在街市有些豬肉檔,仍有足踏高屐的「豬肉佬」,大家望望他們屐上便可看見那塊屐皮了。

吃這種屐皮大魷魚,往往要先用梘水發透,吃起來只有爽但沒有甚麼魚味,一般車仔麵的魷魚就是這一類。好的土魷,浸軟後要在魚背上𠝹十字花,炒起來便容易展開,新鮮的魷魚則可白灼,又可椒鹽炸。最細的鮮魷,可原隻白灼,稱為吊桶。

據稱今日很多人分不開魷魚和墨魚,其實牠們的外形完全不同,魷魚呈圓桶形,墨魚則扁平中間有一大塊骨。墨魚最好的食法是潮州式,大大隻烚熟,切片而食,但不能切太薄,太薄則沒有味。從前海味舖間中有一大隻的鹹墨魚,半乾濕,用洗米水浸去鹹味後蒸熟切片,香味更勝新鮮墨魚。不過,說到煲湯,就要用好的乾八爪魚,即章魚,煲蓮藕湯沒有章魚便風味大減。

(本欄逢周一、四刊登)

撰文: 劉致新 權威的紅酒評論家、著名品酒家及美食家、《酒經月刊》總編輯,喜歡飲食和學習古老飲食文化。
欄名: 醉飽高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