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提到,姊妹Lucy前年買了第一隻在港上市,核心業務為經營和管理不良資產的信達資產管理(1359,下稱信達),結果幸運地能夠賺錢(該股上市兩年,股價曾經升過,但投資者如果由上市一直持有至今,則仍然是蝕錢的),於是心思思想再認購第二隻上市的同類公司華融資產管理(2799,下稱華融)。
內地總共有4間國有的大型不良資產管理公司,信達是第一間來港上市的,這次華融是第二間,其餘還有兩家,一家是長城,另一家是東方。
論規模和實力,其實信達和華融是不相伯仲的。因此,很多對信達的分析,也適用於華融。
但事隔兩年,Lucy對於不良資產管理公司如何運作,基本上已經忘記了。因此,她想我替她惡補一下。
「Lucy,其實,只要我提一點,妳大抵應該記得信達和華融的核心業務是甚麼了!」
「嗯,好呀!」
內銀承擔政策性貸款 易成壞帳
「妳記得當日我提過,當年幾家大型內銀招股時,包括建設銀行(00939)、工商銀行(01398)和中國銀行(03988)等等,投資者最關心的,不是這幾家銀行的業務前景,而是她們的壞帳情況。」
「噢,記得記得!原因是她們本身有很多壞帳!」
「對呀!根本的原因是,當年大部分國有商業銀行的貸款都是所謂『政策性貸款』,即是按政府要求去借,不會考慮借款人的還款能力或項目本身的質素,所以,這些貸款很容易會變成『爛帳』。以當時這些內銀的壞帳情況,國際投資者根本不會有興趣投資。於是,為了協助這批內銀上市,政府便出面接收了很多『不良資產』。當然,所謂政府接收了,其實就是交給信達和華融這類不良資產管理公司去管理或追收。」
「但四大國有商業銀行上市後,壞帳情況已明顯改善了,這類公司還有前景嗎?」
內地不良貸款比率再度回升
「嗯,妳有留意財經新聞的話,應該了解到,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比率經過幾年下降後,最近一年又開始上升了,加上她們的貸款規模不斷增加,就算壞帳率偏低,也總有不少壞帳要處理嘛!再者,除了四大之外,內地還有很多地方銀行,她們的壞帳情況比國有銀行或全國性的股份制商業銀行為差;此外,內地還有很多其他金融機構,例如經紀行、信託公司,及其他小型貸款公司等,她們的壞帳率絕不低呢!除金融機構的壞帳外,還有房地產和其他製造業的壞帳(非金融機構的不良資產),信達和華融都可以參與的。所以,市場潛力是不錯的!」
「我大致記起了,所以,妳曾說,如果我買重了內銀,其實,買少少信達是可以對冲內銀的壞帳風險。但她們是怎樣經營這類不良資產業務,以及怎樣令這些不良資產改善呢?」
買入不良資產 重組購入的債務
「信達和華融經營『爛帳』業務的模式有兩種,一種是以折讓價買入不良資產,通常包括不良債權資產、抵債股權或實物等,然後『打包』以較高價值出售;第二種是重組收購回來的債務,予以優化,例如為短暫流動性出現困難的企業提供貸款,令負債公司不至於倒閉,繼續還債;其他招數還包括債權重組、債轉股、以股抵債、以物抵債、資產證券化等十多種。在決定收購前,她們會對不良資產進行深入調查和評估,並根據她們管理不良資產的經驗,以及累積處置不良資產的案例,利用內外部專家和市場化交易系統,對收購及管理的資產進行估值和定價。但是否達到國際標準我不敢說,但大致上是比以往規範很多了。」
「我一於認購少少!」Lucy一心想食過翻尋味!
tong_lydia223@yahoo.com.au
撰文:
唐德玲
作者從事理財策劃工作逾十年,並擁有認可財務策劃師資格。
欄名: 女人筆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