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電話騙案愈演愈烈,由於當中部分騙案都涉及內地人,因此,我身邊的姊妹開玩笑地說,內地股市大跌,很多人都要撲水救急,所以被迫頻頻出動,這班騙徒真的十分勤力。
不久前我在本欄提到的「速遞騙案」,又或者我姊妹Jessica的「混合綁架案」式電話行騙都可能已經過時,近期甚至出現冒認「二奶」、冒認「民政事務局主任」、冒認「中聯辦官員」、內地公安、金管局、銀行、郵局、煤氣公司甚至稅局職員或寄來郵件等等的騙案,真是怪事年年有,今年特別多。有評論認為,這是「沒有最荒謬,只有更荒謬」的世代,我認為真的很貼切。
假扮銀行職員 招攬貸款生意
姊妹們,除了上述的電話騙案之外,近期妳有沒有收過一些推銷貸款的電話是這樣說的呢:
「妳好呀,唐小姐,我是XX銀行的陳先生(我收過的銀行名字包括滙豐、恒生和花旗),早前跟妳通過電話,我現在轉了去XXX公司……」明顯地,他們是想以某大銀行作為幌子,吸引了妳的注意,避免妳馬上收綫。
但早前有位姊妹告訴我,原來有部分手法不良的財務公司,會冒認一些大銀行的職員,用電話招攬借錢生意。
話說我這位姊妹一日收到一位自稱是某大銀行職員打來的「貸款電話」,由於這位姊妹剛好有財務需要,所以跟對方聊了幾句,並初步覺得貸款條件不錯,於是約好在該銀行的某分行見面。
誰知,去到見到該位自稱職員時,他聲稱現時分行的客人數目較多,如果她想快點安排的話,可以介紹她到另一家相熟的財務公司。由於這位所謂職員很落力推銷另一家財務公司的產品,令這位姊妹開始生疑,最後堅持要回家想一想才決定,因此沒有跟他去該財務公司。
她回到家裏,愈想愈不對勁,首先按着來電顯示(部分推銷電話都有來電顯示的,不少都是3字頭的電話),再打電話去查詢,但原來該電話一接通便斷綫,也就等於根本不能回電。
於是,這位姊妹就更生疑,於是上網查看該銀行的客戶服務熱綫,然後直接打電話去銀行查詢。
轉為推銷財務公司產品
結果,銀行職員告知,如果她不是該銀行的客戶,根本不會收到這些推銷電話的,就算她收到,也可以要求將自己的名字,納入不願收到推銷電話之列(opt-out list),這樣便不會再受到滋擾。
但由於我這位姊妹根本不是該銀行的客戶,所以,肯定該電話不是來自該銀行的。職員表示,他們過去已收到一些個案,就是有人冒充該行職員,以cold call形式打電話招攬貸款生意,手法就跟我這位姊妹遇到的一樣。該行職員表示,她們已經報案,警方已經立案調查。
姊妹們,大家真的要學會保護自己和家中的長者,總而言之,就算收到電話說自己的家人遇到意外或不測,也不要自亂陣腳,小心求證;又或者,真的需要貸款時,自己主動找一些有信譽的金融機構,不要輕信陌生人的推介和優惠呢!
tong_lydia223@yahoo.com.au
撰文:
唐德玲
作者從事理財策劃工作逾十年,並擁有認可財務策劃師資格。
欄名: 女人筆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