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晚期膀胱癌患者新希望! 香港批准組合療法成一線治療

發佈時間: 2025/07/28

一款結合「抗體藥物複合體(ADC)」與「免疫療法(IO)」的組合療法,近日獲香港批准,成為不可切除或轉移性尿路上皮癌(膀胱癌)的一線治療方案。

香港膀胱癌患者及死亡率

香港每年約有400宗膀胱癌新症,患者以55至70歲男性居多,男女比例約3比1。膀胱癌晚期指癌細胞已擴散至膀胱外圍組織、淋巴結甚至肺、肝及骨骼等遠端器官。本地每年約200人死於該病,帶來沉重醫療及社會負擔。

尿路上皮癌及傳統化療限制

尿路上皮癌是膀胱癌中最常見的類型,源自膀胱及泌尿道內壁的上皮細胞。過去40年來,鉑類化療一直是晚期膀胱癌標準療法,但患者存活率偏低,治療後存活超過18個月不足五成,市場對更優治療方案需求殷切。

鉑類化療雖有效控制病情,但副作用嚴重,且不少患者因腎功能欠佳等問題,無法接受化療。復發及病情惡化普遍存在,患者急切需要新療法以改善預後。

組合療法雙重機制 提升治療效益

組合療法整合兩項先進技術:利用抗體精準定位並將抗癌藥物直接送入癌細胞的ADC,配合啟動人體免疫系統、提升對癌細胞攻擊力的免疫療法,兩者協同發揮功效。

香港安斯泰來總經理Partouche Aurelie表示:「這是治療晚期膀胱癌的重大突破。抗體藥物複合體與免疫療法的結合,將為患者帶來更高效、持久的治療選擇。」

臨床試驗與泛亞患者數據均顯示療效卓越

第三期臨床試驗結果顯示,組合療法能將死亡風險降低53%,中位總存活期由16.1個月增至31.5個月,幾乎翻倍。疾病惡化風險下降55%,中位無惡化存活期達12.5個月,接近化療的兩倍。整體反應率達67.7%,近半數患者(49.4%)能維持疾病控制兩年以上,療效顯著且持久。

泛亞洲患者數據亦呈現相似成果。來自中國、日本、新加坡、南韓、台灣及泰國的患者中,疾病惡化或死亡風險降低70%,治療反應率達72.2%,為化療組的雙倍(35.0%)。結果突顯組合療法在多元族群的廣泛適用性與持久治療效益。

香港安斯泰來醫務總監潘家銘表示:「組合療法獲香港批准,具歷史意義,並已獲歐洲腫瘤內科學會(ESMO)與歐洲泌尿外科學會(EAU)指南最高推薦。泛亞洲臨床分析數據充分證實其療效,為本地患者帶來更多治療希望。」

隨着本港膀胱癌病例持續攀升,組合療法為患者提供突破性的治療選擇,助患者延長生命並提升生活質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