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常跑步也患退化性膝關節炎 1類人風險更高7倍 新型注射療法助減痛

發佈時間: 2025/04/29

經常跑步的人士,也有機會患上退化性膝關節炎?膝關節退化可大可小,香港港安醫院—司徒拔道骨科顧問醫生、機械臂外科手術系統(關節置換)醫務主管張文康指出,嚴重者不但關節變形,連走路也有困難。若屬早期及中期患者,可考慮選擇注射治療 ,  紓緩痛楚,可再外出「飲茶」、做運動。

膝關節曾受傷 退化風險高7倍

膝關節是人體最常見出現退化的關節,若患上退化性膝關節炎,膝部不時疼痛,偶爾紅腫發熱,走動後尤甚。除了年長人士,有兩類人也要多加注意。張文康醫生引述研究指,過重人士,膝關節退化風險可高逾5倍;膝關節曾受傷人士,譬如骨折、十字韌帶斷裂、半月板撕裂,風險更會增加7倍。

很多中年或剛踏入60多歲的人士都開始受到早期或中期膝關節退化的問題困擾 . 對於這些病人來說 , 可以先考慮非手術治療方案, 例如膝關節注射治療, 而在注射治療方面, 除了市民大眾比較熟悉的透明質酸注射(俗稱「啫喱針」)之外, 近年醫學界引入高濃度血小板 ( PRP) 治療不同的關節及軟組織問題, 而其中一種新的PRP療法主要針對膝關節退化病變 , 稱為「自體血蛋白溶液」(APS). 

甚麼是APS?張醫生解釋, APS 是針對早期至中期退化性膝關節炎的新型注射療法,屬於單次式注射,十分安全。做法是,先從患者體內抽取約60毫升血液,經離心分離、濃縮加工後,提取3至4毫升富含生長因子與抗炎因子的蛋白溶液,精準注射至膝關節腔內。這個療法的原理是把自身的高濃度優質因子(抗炎因子、生長因子)注射到關節內,有助消炎、緩解疼痛,並可修復受損、退化的軟骨。

張醫生表示,注射APS後一般會在2個月內見效,根據臨床經驗,效果通常維持1年半至2年,由於採用患者自身血液成分,安全性高且極少引發過敏反應。惟對於嚴重患者來說注射後一般也無效,因為軟骨已完全被磨蝕。

嚴重退化出現「O形腳」難走路

何謂嚴重?他指出,若膝關節嚴重退化,代表所有關節軟骨已被磨蝕殆盡,硬骨也有一定磨損;而且韌帶鬆弛、關節不穩定,關節軟組織亦會腫脹發炎,繼而令關節凹凸不平,「骨刺」增生。嚴重患者由於關節過度緊繃,雙腳難以伸直、屈曲,會出現「O形腳」(內翻變形)或「X形腳」(外翻變形,約有5%患者)。他們連走平地也有困難,更遑論上下樓梯了。

張醫生指,若出現以下3種情況,則須考慮接受手術治療。一,檢查顯示膝關節嚴重退化,關節變形;二,曾採取非手術治療方案(例如物理治療或注射治療 )而效果不理想三,日常生活嚴重受影響,例如行動不便。

注射APS後恢復活動再跑步

針對早期及中期退化性膝關節炎,APS療法優勢較大。張文康醫生指,一名60多歲、常做運動的人士,跑馬拉松前2個月,因膝關節不適求醫,臨床檢查確診為早期退化膝關節炎,情況不嚴重;注射APS後,數星期內痛楚大減 , 成功完成馬拉松比賽. 另有中年患者,注射後也可重新投入所愛的高爾夫運動。不過他強調,APS不能完全治癒此病,但能減輕發炎症狀。

張醫生提醒,治療退化性膝關節炎有不同方案,各有成效及副作用,患者應與主診醫生商量,從而選擇出最合適的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