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諾如病毒|內地交流團接連爆腸胃炎多達9間中小學中招 中疾控警告:諾如病毒3月仍流行

發佈時間: 2025/03/21

本港多達9間中小學在參加內地交流團後,接連爆發腸胃炎,其中多名學生確診諾如病毒。中疾控周三(19日)在新聞發布會上指出,諾如病毒在3月仍然流行,並列出5大預防要訣。

同場加映:

Healthy Life|2個動作助準媽媽拉伸肩膀

{{hket:ul-video id="11667"}}{{/hket:ul-video}}

近期接連有學生參與內地交流團後出現腸胃炎症狀,部分相信涉及諾如病毒感染,截至目前為止一共多達9間中小學中招。

點擊以下圖片睇完整時間線

  • {{hket:inline-image name="iSP-pic.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46.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47.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48.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49.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50.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51.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52.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53.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54.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55.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56.jpg"}}{{/hket:inline-image}}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於周三(19日)召開新聞發布會,中疾控研究員常昭瑞在會上介紹,感染諾如病毒後最常見症狀為嘔吐和腹瀉,其次有噁心、腹痛、頭痛、發燒、畏寒和肌肉酸痛等。她指,諾如病毒通過糞口途徑傳播,包括食用被病毒污染的水和食物,直接接觸吐泄物、間接接觸被污染的環境或物體表面,以及攝入含有諾如病毒的氣溶膠等。

諾如病毒|抗生素對諾如病毒無效

被問到感染諾如病毒後是否可以用抗生素進行治療,她就解釋,諾如病毒所引起的胃腸炎是病毒感染,而抗生素是針對細菌感染的藥物,因此對諾如病毒無效;不過大多數病例都是輕症,一般2至3日後便可自行康復。

值得留意的是,由於諾如病毒具有高度變異性,存在多種基因型別和變異株,人體感染某一型別的諾如病毒後,對其他型別的諾如病毒感染,保護作用是有限的。此外,由於感染諾如病毒後產生的免疫保護作用持續時間較短,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免疫保護力會逐漸減弱,因此感染諾如病毒痊癒後還可能再次感染。

諾如病毒|預防諾如病毒5大要訣

那麼市民平日應如何預防感染諾如病毒?常昭瑞就列出以下5點,供大家參考。

1. 勤洗手

在餐前、便後、加工食物前和外出回家後,做好手部清潔,建議可以使用肥皂或是洗手液,用流水洗20秒以上。

2. 注意飲食安全

不喝生水,食用蔬菜和水果前要徹底洗乾淨,烹調加工食品時要做到生熟分開,避免交叉污染,確保食物要煮熟煮透,尤其是貝類等海產。外出用餐時,要選擇衛生條件良好的餐廳。

3. 清潔環境及做好通風

做好居室的日常清潔和通風,確保廚房和餐具清潔,及時處理垃圾。

4. 做好規範消毒

如有家庭成員出現了胃腸炎症狀,要對其嘔吐物和排泄物進行規範處理,用含氯消毒劑徹底消毒受污染的環境和物體表面,並對門把手、馬桶按鈕以及浴室這些接觸頻繁、容易病毒污染的區域和部位進行定時消毒。

5. 感染後減少接觸他人

感染病毒後應盡量居家休息,減少與他人的密切接觸。特殊崗位的從業人員如廚師、育嬰員以及外帶快遞員等不要帶病上崗。

她又補充,學校及幼兒園等人群聚集場所皆是諾如病毒的高發場所,應落實好日常防控措施,嚴格執行晨午檢制度,落實因病缺勤追蹤和疫情報告,並確保食品和飲用水安全,定期對環境進行清潔消毒,規範處理嘔吐物,通過多種渠道開展諾如病毒防控知識的宣傳教育,以提高師生的防護意識和能力。

諾如病毒|4大感染諾如病毒高危場所

台灣胸腔暨重症學科醫生黃軒早前在Facebook亦有就「諾如病毒」發文指出此病毒疫情亦在台灣升溫,並指出生的海鮮,尤其是貝類及未徹底加熱海鮮如生蠔,均要小心。

  • {{hket:inline-image name="iSP-pic.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11_1024.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12_1024.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13_1024.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14_1024.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15_1024.jpg"}}{{/hket:inline-image}}

黃軒指出,不少人常用的殺細消毒酒精對諾如病毒是無效,建議應用肥皂洗手,而且相關感染者亦不適宜處方抗生素,因為可能加劇腸道菌群失衡。他又呼籲患者一旦持續嘔吐超過12小時,有血便及有意識改變,便是處於危險狀況,需立即求醫,切勿拖延。

預防諾如病毒7大要點

黃軒又分享了7大預防諾如病毒要點,主要集中於個人衛生、飲食安全及環境消毒的範圍方面:

  • {{hket:inline-image name="iSP-pic.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1_1024.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2_1024.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3_1024.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4_1024.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5_1024.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6_1024.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7_1024.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8_1024.jpg"}}{{/hket:inline-image}}

根據本港衞生防護中心資料,諾如病毒(諾沃克類病毒)常引致急性腸胃炎,亦是食物中毒的常見成因,通常與食用未經煮熟的貝殼類海產有關。人們可以從接觸被感染的人、食用或飲用受污染的食物或水,或通過接觸受污染的物件表面感染諾如病毒。所有年齡組別的人士均有機會受感染,而感染於冬天較為常見。

諾如病毒病徵

症狀包括噁心、嘔吐、腹瀉、腹痛、輕微發燒及不適。大部分患者一般會自行痊癒,症狀通常在1至3天內有所改善。

諾如病毒傳播途徑

感染可透過下列途徑傳播:

  • {{hket:inline-image name="iSP-pic.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1_1024_10242_1024.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2_1024_10245_1024.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3_1024_10245_1024.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4_1024_10244_1024.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5_1024_10244_1024.jpg"}}{{/hket:inline-image}}

資料來源: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