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放射治療可引發癌症患者陰道收窄 及早應對副作用有助健康社交生活

發佈時間: 2025/03/06

本港每年平均有2千多宗婦科癌症,包括常見的子宮體癌、卵巢癌等。隨著醫療技術不斷突破,癌症治療更變得多樣化。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李慧敏表示,常用的放射治療(即電療)可令患者出現陰道乾燥及收窄等問題,現有不少方法可緩解相關副作用,紓緩不適,有助患者恢復正常生活。

醫院管理局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的數據指出,2022年,本港女性十大常見癌症中,有3項屬於婦科癌症,分別為排名第4的子宮體癌(共1,188宗新症)、排名第6的卵巢癌和腹膜癌(共603宗新症)及排名第9的子宮頸癌(共522宗新症)。患者診斷年齡中位數為54歲屬壯年期。不幸患癌不但為身心帶來困擾,治療副作用也影響她們的社交生活及人際關係。

李慧敏醫生表示,婦科癌症常見的治療方法包括外科手術切除、化療及電療等,其中電療可縮小較大型的婦科腫瘤,同時緩解骨盆壓力、腹脹和疼痛等不適。在初級治療階段,電療能獨立使用或與化療結合。術後電療則屬輔助療法,可消除局部殘留的癌細胞,避免復發。晚期患者做電療可減輕疼痛及改善管道梗阻問題。

陰道收窄影響身心健康
陰道乾燥和陰道收窄是常見的電療副作用,原來輻射會損害陰道粘膜中的血管和結締組織,導致陰道壁的血管擴張、透明化及纖維化,造成陰道收窄。涉及副作用的嚴重程度可能因電療的部位、劑量及是否同時使用化療等因素而異。在治療後首3年,子宮內膜癌和子宮頸癌患者出現陰道收窄的預期發生率分別為5成及6成。

李醫生指出,陰道收窄患者在性交或陰道插入時會感不適,並可伴隨其他副作用如白帶、性交疼痛、出血、乾燥等,甚至令更年期提前,引發潮熱、情緒波動等問題。另曾有研究指出,接受電療後,有22%患者表示性生活減少,37%表示性滿意度降低,性交疼痛增加,反映這些問題可影響患者與伴侶之間的關係,甚至令她們變得缺乏安全感和自信。此外,陰道收窄也會使醫生做婦科檢查時遇到困難,影響癌症病情監察,不能輕視。

治療陰道收窄的方法
現時有多種方法可改善陰道收窄問題,包括陰道擴張器療法、盆底物理療法和使用陰道保濕劑。陰道擴張器為例,可分隔及防止陰道粘膜壁之間的粘連,並拉伸陰道組織,防止纖維化。另可透過盆底物理療法,增強盆底肌肉。陰道保濕劑則有助清潔陰道內壁並減少細菌感染風險,建議每週可用1至2次。李醫生鼓勵患者指出,抗癌路上會面臨多重挑戰,現時有多種有效的治療方法,能夠幫助患者克服困難,改善生活質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