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機械臂輔助髖關節置換 減少術後痛楚 加快復原

發佈時間: 2025/02/18

髖關節一旦出現缺血性骨壞死(俗稱「骨枯」),患者會出現持續疼痛、關節僵硬等症狀,可阻礙活動能力,大大影響日常生活,此時或需進行髖關節置換手術。香港港安醫院—司徒拔道(香港港安)最近引入機械臂輔助髖關節置換手術,可提高手術準確性,為病人減少術後痛楚,更有助加快復原,為置換髖關節病人帶來曙光。

該院機械臂外科手術系統(關節置換)醫務主管兼骨科顧問醫生張文康表示,酗酒是造成缺血性骨壞死的主要原因,因為長期或過度飲酒,可導致骨髓脂肪細胞肥大及增生,令骨質結構變薄、骨細胞之間的空隙增加,增加骨壞死的風險。另外,工作或運動過度、過重、或患有關節舊患等問題,也會加劇關節受損而致病。

治療髖關節壞死的方法,包括改善生活習慣、藥物治療及物理治療,但當患者的病情轉差,例如髖關節疼痛、變得僵硬,甚至在休息靜止時,也感到不適,服藥及物理治療也無法緩解,便要考慮進行髖關節置換手術。

傳統手術會將人工髖關節替換病人的受損髖關節,但這些手術的準確度只有8成,張醫生指出,手術後也有出現關節脫位、假體鬆動等併發症的風險。香港港安醫院近期引入機械臂輔助髖關節置換手術,冀能提高手術的準確度,減少患者的術後痛楚,加快復原速度。

機械臂輔助 治療更個人化
醫學界近年發展的機械臂輔助髖關節置換手術,可提供更個人化的治療,包括術前進行充份規劃及電腦掃描,並根據患者體態制定術前三維骨模型,藉此準確規劃患者的人工關節尺寸和位置,模擬手術效果。此外,手術期間透過機械臂的輔助,醫生可更精細地操作手術步驟,減少對周邊軟組織創傷及誤差,令假體放置準確性由80%提升至98%。

術後併發症方面,與傳統手術對比,機械臂髖關節置換手術,可減低關節脫位風險達4倍 ,而腿長不均問題可減少26% 。另有研究指出,機械臂輔助手術能減低患者在術後承受的痛楚,復原時間更快,多數患者可以於手術即日下床活動。張醫生強調,不同治療方案都各有其成效、副作用和風險,建議患者應與主診醫生商討,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治療方案。

一名約50歲、從事傳媒工作的男子,持續2至3年,受到右邊盆骨疼痛困擾,多次求醫也未能找到原因。其後越來越痛,更影響走路及有長短腳的現象。他求診骨科專科醫生,發現右邊髖關節嚴重退化及受損,導致長短腳。男病人其後進行機械臂輔助髖關節置換手術,過程十分順利,2小時內完成,而完成手術2至3小時後已可下床活動。病人置換髖關節後,病情獲很大改善,正接受復康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