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首間私家醫院落實吞嚥障礙飲食標準 冀減低患者吸入性肺炎致命風險

發佈時間: 2025/02/12

老人家出現吞嚥障礙,進食不但容易「濁親」,更有機會因不小心「落錯格」,導致吸入性肺炎需緊急送院。香港港安醫院–司徒拔道(香港港安)為本港首間私家醫院,全面落實「國際吞嚥障礙飲食標準」(IDDSI),安排不同專家組成的團隊,為吞嚥障礙症患者進行各種評估,並提供個人化的安全吞嚥餐單,以提升有關患者的飲食安全。

該院資料指出,有超過8成被轉介的吞嚥障礙症患者,經內視鏡吞嚥檢查後,被診斷患有中度至嚴重程度吞嚥障礙。這些患者若進食時「落錯格」,會增加患吸入性肺炎的風險,甚至有機會出現呼吸衰竭,隨時致命。同時,患者也可能會因吞嚥障礙,導致脫水、營養不良及出現情緒問題,不容忽視。

{{hket:inline-image name="01.JPG"}}{{/hket:inline-image}}

不同國際吞嚥障礙飲食標準(IDDSI)等級食物。

該院全面落實的「國際吞嚥障礙飲食標準」(IDDSI),由國際吞嚥障礙飲食標準化創辦組織制定,使用國際標準化的名稱、描述及測試方法,準確描述食物質地和飲品稠度,適用於各地不同人士。該院按照有關標準,由跨專業團隊設計及提供多樣化安全吞嚥餐單,增加吞嚥障礙患者的膳食安全。另設有香港吞嚥治療診所,透過各種評估及測試服務,冀助患者重拾進食的樂趣,改善生活質素。

香港港安醫院言語治療師黎頌謙表示,團隊會為患者提供精準的臨床吞嚥評估服務和診治,包括由言語治療師為吞嚥障礙症患者,進行初步的臨床吞嚥評估,診斷吞嚥困難的種類和嚴重程度、找出病因和誤吸的風險來源。然後聯同專科醫生,為患者進行內視鏡吞嚥檢查,過程會引導患者運用不同方式,吞服不同份量、質地、稀稠度的含色素食物和飲料,期間清除未能吞下的食物。團隊透過這個檢查,尋找病人吞嚥能力的弱項,評估錯誤吸入的風險來源,為他們制定有效的吞嚥補償策略。

吞嚥障礙易招吸入性肺炎 兩年住院逾6次
有研究曾推算本港有超過10萬人患有吞嚥障礙問題。該院呼吸系統科專科醫生曾華德表示,吞嚥障礙有多種原因,包括可由退化問題或醫療狀況引起,藥物影響也可引致吞嚥障礙。曾有1名69歲鼻咽癌患者因吸入性肺炎在2年間住院逾6次。檢查顯示患者喉部的的感知及吞嚥能力偏弱,估計與癌症治療的副作用有關,導致容易有吞嚥障礙,故進食後,喉部殘留食物,無法咳出來。患者其後獲院內的專業團隊協助,就吞嚥問題制定了治療計劃,提升了進食安全,以免再因吸入性肺炎要入院。

該院門診部護士長黎潔瑩表示,院內設有的香港吞嚥治療診所,服務對象主要為患有吞嚥障礙的高風險人士,包括長者、中風人士、柏金遜症及認知障礙症患者、癌症患者、肌少症或神經系統疾病患者等。診所會為他們提供全面及一站式吞嚥評估、治療及介入服務,幫助病人盡量恢復正常飲食。另外,香港港安醫院復康中心經理陳頴君女士則指出,全面實行IDDSI可提升該院的服務質素和風險管理、降低院內感染性肺炎的風險,並提升患者住院期間的進食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