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遊澳注意丨澳洲爆恐怖「食肉菌」疫情 患者皮膚潰瘍壞死專家:1類人士最高危

發佈時間: 2024/12/23

遊澳注意!澳洲維多利亞州的食肉菌,又名布如里氏潰瘍(Buruli ulcer)病例於近期急升,當地衛生專家警告民眾需採取防護措施。據了解,布如里氏潰瘍主要由蚊蟲傳播,除了會引起皮膚之感染,嚴重者更需截肢。

Sick問識答|天氣凍容易心臟病發? 醫生拆解血壓波動成因+4招預防 

{{hket:ul-video id="11464"}}{{/hket:ul-video}}

根據《衛報》報導,近期澳洲維多利亞州位於墨爾本郊區阿斯科特谷(Ascot Vale)爆發多宗相關病例,而且不再局限於沿海地區,截至12月17日當地已通報344宗相關病例。根據當地衛生部門的說法,布如里氏潰瘍的初期症狀,主要集中於皮膚上,感染者皮膚會疼痛腫塊或有傷口,很易被誤以為是普通的蚊蟲叮咬,但隨著時間推移,這些腫塊會逐漸演變為破壞性潰瘍。

因此當地首席衛生官Ben Cowie提醒民眾需採取防範,尤其60歲以上人士更屬於染病高危群組;這種細菌懷疑與負鼠、蚊蟲有關。研究人員曾在新南威爾斯州的負鼠排泄物樣本中檢測到病菌,並確認蚊蟲在疫情傳播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Ben Cowie表示,目前維多利亞州全州的感染病例數仍然很多,而這款食肉正在維多利亞州持續蔓延,且傳播範圍從沿海地區逐漸擴展至其他區域。研究顯示,布如里氏潰瘍的潛伏期可達4週至9個月不等,潰瘍可能發生在全身任何部位,但最常見的部位是四肢。Ben Cowie強調,及時治療可大幅減少因感染造成的皮膚損失與組織損傷,而多數患者需服用6至8週的抗生素才能康復;他亦呼籲民眾使用防蚊措施,如驅蚊劑,穿著寬鬆、淺色的衣服遮蓋身體,並避開蚊患高危區域或在叮咬高峰期呆在戶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