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消委會濕廁紙︱消委會首次三地聯測22款可沖式濕廁紙 11款5星滿分推薦防菌易分解

發佈時間: 2024/12/16

濕廁紙是近年新興的一次性衛生用品,因有助減輕多次使用乾廁紙摩擦私密部位造成的不適,較受有小朋友或長者的家庭歡迎,同時亦方便女士在生理期、及腸胃不適人士作徹底清潔私密處時使用。消委會首次協同廣州市消委會和澳門消委會共同測試濕廁紙質量安全,從22款樣本中選出11款滿分5星推薦。

同場加映:

Healthy Life|糖尿病患者需要戒糖戒水果? 營養師拆解4大糖尿病飲食迷思

{{hket:ul-video id="11440"}}{{/hket:ul-video}}

消委會今日(16日)公佈了最新一期產品測試報告,其中首次與廣州及澳門消委會合作,三地聯合檢測22款濕廁紙產品的質量及安全,以方便消費者在穗港澳地區選購產品。

是次測試的22款濕廁紙產品標示為「可沖式」,當中9款由廣州市消委會在廣州購買、8款由本港消委會在港超市或個人護理用品店購買、5款由澳門校委會在澳門購買。測試項目包括樣本的斷裂強度、頂破強度、酸鹼值、含液量、微生物含量和沖散表現。

酸鹼值防菌效果理想

濕廁紙過酸或過鹼,有機會刺激皮膚;同時濕廁紙因同於清潔私密部位,衛生及防菌情況相當重要。消委會參考GB/T 27728《濕巾》標準,建議人體用濕巾酸鹼值為3.5至8.5。測試結果顯示,22款樣本酸鹼值介乎4.2至7.5,全部符合建議範圍内。

另外,消委會參考GB 15979《一次性使用衛生用品衛生標準》,要求濕巾產品檢出的細菌菌落總數不應超過200CFU/g、真菌菌落總數不應超過100CFU/g;同時不得檢出大腸菌群和致病性化膿菌。而消委會在樣本開封時和開封後2星期進行微生物測試,結果顯示全部樣本在全新和開封2星期後的細菌和真菌菌落總數均少於20CFU/g,亦無檢測出大腸桿菌和致病性化膿菌,反映各樣本的衛生和防腐情況理想。

沖散表現佳可達70%分解

不少消費者擔心使用濕廁紙會造成渠道淤塞。為此,消委會參考内地標準GB/T 40181《一次性衛生用非織造材料的可沖散性試驗方法及評價》,模擬濕廁紙沖進廁所後的分解情況。按照標準要求,當中至少5片濕廁紙樣本有70%的重量能穿過12.5毫米的篩網,而測試結果顯示,有21款樣本符合標準要求,僅1款斷裂和頂破强力表現較高的棉物料樣本未能達到70%的分解。消委會建議,消費者每次只可丟2片濕廁紙到座廁内,以減低淤塞風險。

11款滿分5星濕廁紙推薦名單

  • {{hket:inline-image name="434.pn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24.pn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25.pn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26.pn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27.pn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28.pn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29.pn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30.pn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31.pn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32.pn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33.pn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34.png"}}{{/hket:inline-image}}

消委會建議使用濕廁紙貼士

  • 每次抽取後應將封口貼好以減少細菌污染
  • 應避免將濕廁紙存放太久,在開封後應該儘快用完
  • 避免放濕廁紙在受陽光直接照射的地方,以免加速產品的液體蒸發
  • 應適量使用,避免丟棄大量濕廁紙入座廁中,減低廁所淤塞風險